我說
家終於搬好了,原本想既然是新家哪舊東西就不要帶過來了。但生命的點點滴滴似乎無法說割捨就割捨,雖是舊的,對於我卻有著一份特別的感情,因此這個家就有點像雜貨店了,你們隨意看,找找看有沒有你們喜歡的。而這個新家的設施還沒弄清楚,招待難免不周,請見諒。

目前分類:好文好書分享 (2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中亞,聽見邊境的心跳

寒假時候,小女兒開了書單請她爸爸幫忙買。我閒著沒事跟小女兒借ㄧ本來看。

這是ㄧ個年輕女孩寫自己在中亞旅行的點點滴滴。其中讓我較感興趣的是,她大四到菲律賓雅典奧美術學院當交換生,所學習的ㄧ些課程。而這段時間曾經讓她痛苦難熬,卻是讓她轉變的開始。

藝術的學習無疑治療了她內心某些創傷。這讓我想到我在台藝大有ㄧ門課複合媒材,老師常常只給一個題目,就要我們交作品,當時為了每個禮拜的作業腦袋都快打結了。

看作品的時候總很驚奇同學的想像和創意,更對少數同學的作品無法理解,當下也沒多想,如今回憶起來,那些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作品,其實就是她內心某些部份的反射,亦是ㄧ種傷痛的抒發。只是她自己恐怕也不知道,透過藝術學習已經在治療她內心的一些創傷。

作者原生家庭對她而言是一種傷害,她透過旅行發現自己,透過短暫與人交集後的溫度溫暖自己的心,進而解放自己,再度感覺到愛,並用愛治癒自己的創傷。

生命的旅程未必是盡善盡美,作者在旅行中聽見心跳的聲音再度感受到人的溫暖。

旅行有時不在於看了多少風景走了多少地方,而是在這過程中發現自己多少,聽見了多少心跳的聲音。即使只是短暫的相逢都會讓人誤認為認識大半輩子,因為有心,所以感受得到。因為願意,所以不嗇給人溫暖,在付出的同時也得到了愛。

作者在中亞聽見邊境的心跳
你沒去中亞
但也可聽到週遭的心跳。
20150306

yao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天堂遇見五個人


 


主角死後在天堂遇見了五個人,這五個人有的是他認識的有不認識的,奇怪是不認識的人會在天堂相見.


 


作者藉著主角死後在天堂遇到的五個人,這五個人在不同時期出現在主角的生命裡,有些是與他生命有交集,有些看似沒有卻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生活裡發生的事有些看似無關其實是有關係


生活裡有些事以為是真相但卻不是事情真相


 


 


生命裡所發生的事似乎都有著其意義,只是我們無法在當時了解,因為不明白所以無法釋懷當然沒辦法和解.


 


作者借用主角死後所遇到的五個人,來幫主角釐清一些事來幫主角定位自己的工作重新認清這工作的意義,當然最重要的是環繞在心中揮之不去的傷害,要去原諒要去和解同時試著去體會對方的不得已.


 


 


如果說我們死了真的會在天堂遇見五個人,那我們想要遇到什麼樣的人.


而首先必須確定的是我們死後真的能上天堂而不是下地獄,因此是不是能上天堂這件事變得不是肯定,不過有一件事卻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在人世間的生活過的像在天堂一樣那死後就能上天堂而且才能適應.


 


 


因此在人世間都不認識天堂,死後可能也不認識天堂


 


 


在天堂遇見五個人一書的含意無非就是要提醒世人正視自己存在的意義更要看重自己存在的這件事.


而要讓我們能真正了解自己的重要性,就是要心中沒有怨恨,因此當心中有怨或恨,都要想辦法釋懷和解.


只有這樣生活才能不被怨恨所困所折磨也才能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自己的人生.


 


 


如果能在人世間能處理好每一段的因緣,能更豁達看待每一件事和每一件事的關連,將每一次的挫折或傷害當成一種功課來學習,那就不用等到天堂才來學習人世間的功課.


 


 


有些人看似跟我們關係很深但卻常常傷害我們


有些人看似跟我們沒關係卻是常常幫助我們


 


 


人生的故事是一個扣住一個,有些也許是上輩子的因緣有些是這輩子的邂逅,這中間的道理和關係只是我們不清楚吧了.


 


人與人的緣分是好緣或孽緣,我們也沒辦法明白.


但今生今世的態度卻會影響這緣分的發展.


 為什麼要心存善念也就是這個原因.


而親近的人為什麼比較容易讓我們受傷.


因為相處時間比較多,摩擦自然多,摩擦一多自然有傷害有誤會,若加上有利害關係,那傷害就很難避免.


 


 


但如果我們能從身旁的人開始學習柔軟心平常心和耐心,這樣自然不容易傷害別人也不容易被傷害.


 


我想在人世間我們若以一顆熱情開朗的心生活,那在天堂遇見的人所談的話題應該也會不一樣,應該都是美麗的回憶而不是要學習的功課.


 


 


所以我認為要在天堂也有美麗的畫面而不是懊惱後悔,在人世間就要好好的生活體會更要學會與人和解與自己和解.更要學會如何讓自己快樂.


 


 


林語堂在生活藝術一書中提到快樂「大便通順即快樂」雖是很白話卻也很實際更頗富哲學味.也恰巧談到天堂一詞,林語堂說天堂是什麼模樣也沒人描繪給我們看,如果天堂只是享樂,那在人間也要學會悠閒過活不然到了天堂也會不適應.


 


 


因此我認為生活裡的功課就在生活裡去學習比較實際,如果沒辦法改變現狀那就改變心態,這樣人生也會跟著改變,不然像主角一樣等到了天堂才明白一切已經枉費了在人世間的生命也錯過了愛與被愛.


 


 


其實人世間真的很美.不要浪費今世為人身.




 

yao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9) 人氣()


去洗頭


無意中看到一篇文章,很有感觸


世界在每個人的心裡是多大是多小



年輕人到義大利看到各式各樣的名牌及所有時尚的地方


對這些科技時尚,心裡不知不覺,這些東西離我們這麼遠,世界真的很大





賴聲川說


一天他走在歐洲街頭,看到一位街頭藝人在表演


於是停下來欣賞,這時候一對年輕夫妻推著嬰兒車走過來也停下來欣賞


當下


他明白,世界原來這麼小


不同國家不同種族在不同的地方都做相同的事


一個家庭的延續是那麼平凡也那麼真實




賴聲川接著說


到了印度,完全顛覆在文明社會的認知


在進步的國家裡,搭幾點飛機然後幾點的巴士.......


一切的行程都可以掌握


然而到了印度


一切都打亂的完全沒有準則


他曾經買了第12車廂的火車票,進站的火車共11車廂


他當場傻眼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


到了佛教的聖地,佛陀悟道的菩提樹下


發現又髒又臭還有人隨意大小便有遊民有乞丐也有王宮貴族也有.....


對照西方的宗教聖地真的很難讓人接受


西方的聖地雖然乾淨也沒臭味但距離我們卻是這麼遠,不是可隨意靠近


相對這佛教聖地似乎平易近人多了


不管你什麼身份都可親近這聖地


難怪


佛說眾生平等




世界在你心裡是大還是小


看完這篇文章個人覺得感觸很多


特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後記:這篇文章是前陣子洗頭看的,因此只能寫出大意無法一字不漏


但同時讓我想起2007夏天去印度的記憶,因此對賴聲川的形容更有感覺


印度讓我又愛又怕卻又想再去,先生形容道路的場景像是兵荒馬亂


當時還不太會用部落格很多功能都不懂,所以也沒寫遊記,倒是寫了幾篇心情隨記.


照片是當時在印度所拍,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我的印度紀錄


印度之旅二命比照相重要


印度之旅一


 



 


yao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對不起   請原諒我    我愛你    謝謝你


 


零極限這本書,整個概念都是要人從心中去尋求平靜,透過不斷的說對不起請原諒我我愛你謝謝你,來清除我們腦袋裡的東西.


 


 


這是一本新時代的叢書,最近出很多所謂新時代的書,用的是現代的語言,但觀念是不是新的,讓我想到佛法裡許多的道理跟這些觀念其實是不謀而合的,但為什麼這些觀念卻讓許多人趨之若鶩呢?


 


 


佛經中,很著名的梁皇寶懺和水懺,這兩部經典可以說是懺悔文,佛法裡早早告訴我們,懺悔的重要.


 


但這兩部經典一般都是法會上才會誦的經典,經典寫的很清楚,但因為是經文讓人不容易了解經意,也因此間接隔離了認識佛法的機會.


 


又加上現代人比較忙碌,頭腦也比較混亂,要他好好靜下心來看一部經典都不太可能,更何況專心讀百次都未必能了解能懂.


 


但是換個角度說,讓我們每個人誠心誠意向與我們接觸的人事物誠心誠意說對不起,我想比較容易讓人了解.


 


 



 


 


一心不亂,任何事都要保持一心不亂,零極限裡談到,要一心不亂的說對不起請原諒我我愛你謝謝你,一直保持這樣的心境讓自己回歸到零的狀態,哪許多事都能實現.,這對許多人來說會覺得不可思議,只講這幾個字就能實現夢想嗎?


 


秘密一書也是提到只要你一心意想著自己所希望的事,那夢想就會成真.其實這些概念幾乎都一樣.


 


 


既然大家都知道方法這麼簡單,為什麼夢想還是那麼難達成呢?


許多事不能用邏輯或理性思考然後加以分析


 


 


佛法修行的法門有八萬四千種法門,只要用心,一心不亂每一種法門都能讓你解脫,法門這麼多種,每個人遇到的法門因緣不盡相同,但都一樣,選擇適合自己的法門修行,一樣都能離苦得樂,歡喜自在 .


 


有人說我不識字不懂佛法要怎麼修行


 


我佛慈悲,佛說念一句「阿彌陀佛」也可以,只要一心念阿彌陀佛也能成道,六祖惠能是最有名的公案.還有虛雲長老之徒具行大師也都是很典型的例子.


 


 


佛經裡有說,每部經典都有其不可思議的殊勝功德,但在修行中又不強調功德,強調的是修心,而且要保有謙卑的心.


 


華嚴經散財童子53,散財童子拜訪53位菩薩,每一位都是善知識,但每一位都謙虛的說,自己所知有限,別人比較豐富博學,可見修行的人時時要保持謙卑並推崇別人,不吝讚美別人.


 


 



 


 


修行需要的是一顆純淨的心,修行不需要太聰明,聰明會反被聰明誤,因為許多事是無法用理性邏輯來分析,當你陷入這種挑戰的氛圍,許多事會變得不單純而且不容易.


 


 


新時代的這些書籍和觀念,你讓一些有信仰的人未必會信,太理性的人一樣存著懷疑,但要讓處在新時代裡的人,從未接受過宗教洗禮的人,你要他念一句阿彌陀佛或阿門,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信仰這件事絕對是很個人的,但宗旨目標應該都相同.我相信念阿門的人跟念阿彌陀佛甚至是拜阿拉的人目標應該都一樣,經典不會錯錯的常常是人心.


 


淨空法師曾在一篇文章提到不可輕易毀謗密宗,主要的意思也是當我們不了解或了解的不透徹,千萬不可用自己的想法和認知隨意批評.


 


 


任何宗教或新的思想,都會有一些方法讓人親近這些思想.這無疑是一種手段,說到佛法很多人也都會說高深莫測,不是基督徒了人也會覺得聖經很難,還有很多宗教都有其不同的約束,但這些都是一種手段,有時這些手段會改變,目的都一樣.


 


 



 


 


佛法一般人都認為念念經拜拜這樣,其實道理很深,因此為了讓普羅大眾能親近佛法於是有一些不同的作法出現.


 


最明顯的例子是慈濟和法鼓山,讓佛法走進人間,透過助人辦學讓參與的人從中體會佛的道理,說到助人不會有人懷疑,所以這樣的語言似乎也比較容易讓人接受,從會員人數每月捐款的金額可得而知.


 


拜佛和學佛有很大的不同,透過學習會更了解真理,而不會只停留在表面的功德或趨吉避凶上面.


 


 


 


學佛也是學習如何修心,這顆心安定了平靜了,許多事自然參透,這個心不平靜自然會陷入許多的混亂.


 


 


零極限裡提到要將腦袋裡面能量清除,不斷的清除,佛法裡很清楚的教導人們如何清楚腦中不好的記憶,那就是懺悔,誠心誠意懺悔.


 


透過每一次的懺悔會讓我們心中的不好記憶或心中的恨或怨慢慢的釋放,並了解彼此的因果關係.


 


每一個人與我們的過往絕對都有其關連,會產生不好的結果也一定有原因,當我們願意去我執,不管是自己對或錯都願意對這結果懺悔道歉,透過這樣的儀式這樣的動作或是對不起的語言確實會得到好的結果.


 


 


 


修心,心要怎樣修,修心也是修自己的習性.


 


當我們先對別人微笑甚至說我愛你或謝謝你,通常我們也都能得到好臉色對待.


 


念佛,念是今和心的結合也是當下的意思,念佛就是實實在在觀照當下的心,透過數念珠,每數一次提醒一次依照佛的教導行事.


 


偏很多人是手在念心沒有念或是口再念心沒有念,到頭來還是這顆心決定一切,這也是同樣一句話.有的人有感應有的人百次依然混囤不清.


 


 



 


改變自己的習性談何容易,這習性有的是與生帶來的也就是人的本質也有是後天的環境養成的,習性改變了,很多事自然也就跟著改變了.


 


當你是一個受歡迎的人,你所到之處都是喜悅的氛圍,被祝福的人當然神清氣爽,相對一個人總是嫌東嫌西,即使在面前大家礙於面子不好意思說但仍然會在背後數落幾句,你雖然沒聽到但這負面能量的感應無形中傳達了給你,讓你做事不順心煩氣躁.


 


這樣的說法是經得起考驗的,找一天一早起來見到的每一個人都和顏悅色相待甚至不吝嗇讚美,相信你整天也都很快樂,反之用臭臉待人,自己一整天也會覺得大家都欠我們一樣.


 


 


 


既然要修這顆心,而每個人與各種宗教的因緣也不一樣,因此不管你信什麼宗教,能夠讓你平靜讓你有更好的品德讓你覺得更接近神,那這宗教就是好的宗教.


 


 


如果完全都沒有宗教信仰,但你是一個負責有愛心品行端正不受貪嗔癡所困的人.即使沒有宗教你也不用擔心,不用主動找神,擁有人類這麼高貴品質的人,神自然會創造好因緣與你相遇.


 


 


 


因此面對資訊這麼發達的今天,有太多太多的思想和新的理論,不需要惶恐更不需要急就章,你仍然是你,念阿門或拜阿拉或念佛或......都可以讓你達到想要的境界.


 


只要一心不亂,讓自己單純是所有達到夢想不變的法則,但如果你不拜阿拉也不念阿門也沒念佛但仍想要借用一些語言或形式來達到自己內心的平靜,那對不起請原諒我我愛你謝謝你,似乎是最恰當的語言了.


 


 



 


,似乎所有理論的根基,愛要怎樣愛才是愛,佛法的精義就是要落實在日常生活裡愛人和被愛而不是為了上天堂.


 


身為一個人, 佛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因此我們要好好珍惜這個人身,愛護自己然後對親人對子女盡責,對一切人事物盡責對一切與我們有關的事負百分之百的責任,不逃避,這就是愛了.


 


舉一個很間單的例子.


 


 


該孝順父母親時你給他們妥善的照顧該養育子女時認真養育不馬虎這就是最基本的愛也是最基本的人間法,如果連這最簡單的人間法都做不好而要去追求心靈的平靜,不管付出多大心力去找神都是枉然.


 


再用更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孩子餓了,你說等我經念好再弄飯給你吃,你認為你能安心念經嗎?或安心靈修嗎?小一點的孩子馬上哭給你看,大一點的孩子外出吃飯去了,因為你製造了孩子老是外出吃飯的機會,久了難保孩子不學壞或喜愛流連於外面.


 


說了這麼多,好像又回到最基本的家庭生活更簡單的說法是照顧好這顆心就是要照顧好吃飯穿衣.


 


 


 


有人遠離塵囂修行也有人說現實生活太忙碌等退休了或有空時再修行再念佛,這兩種行徑都是偏頗.


 


學佛真正的意義是要落實在日常生活裡在日常生活裡去體驗實現,所以才有佛法在人間.修行是一種生活一種非常平實的生活,因此不管你是什麼身份,只要你想學佛.佛都會留下好因緣給你.


 


釋迦牟尼佛跟觀世音菩薩曾有這樣的對話,佛問末世時世間人怎麼辦,觀世音普薩說,能渡都渡了,不能渡的也都留下因緣的種子.


 


 


 


廣欽老和尚往生前,弟子門紛紛請他開釋,但老師父都說沒事,但最後應弟子們不斷的要求說了一句「老實念佛」如今這句話也廣為流傳, ,念佛修行要老老實實. 做任何事也都要老老實實腳踏實地.


 


 


老實腳踏實地做任何事,心自然平靜,你要說我愛你或謝謝你對不起請原諒我或念阿彌陀佛或念阿門或...........相信都能走到相同的道路.


 


 


 


後記:


看了零極限這本書,心中自然想起佛的教導.


雖然我學佛20幾年但自認所知仍然很有限,因此在部落格裡我很少發表這類文章


 


但面對這混亂的年代,有人懷著恐懼也有人失去希望目標,最近日本發生海嘯造成的傷害更讓人震驚


 


宇宙大自然的變化不是我們所能預知或掌控,更有許多預言,但我們不能因為這麼多的無法預測的事而心生恐懼不安,我們仍然要很實際的過生活.


 


寫這類的文章需要很小心,因為在表達上如果不是很精確,有時會造成看的人誤解甚至受傷,畢竟每個人的根基不同,因此我盡量用很白話的語言來闡述我的看法.


 


 


 


 


 


 


 


 


 


 


 


 







 

yao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我看完電影後內心確有許多的情緒,電影表現的手法其實還蠻表面的而我卻不知為何卻看得很深入



除了清楚的知道這是主角的一趟自療行程外卻有想看原著的渴望


當我看了原著之後除了我在看完電影後所下的評論


生命的喜悅來自與人互動來自愛人和被愛


生命的熱情來自願意付出願意承擔


 


體會了這道理


 


不用到天涯海角也不用藉助世界各地的風情來激發自己的熱情


因為所有的熱情和喜悅都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但看完原著後我必須做一些修正


 


原著不只是要想通一些事之外其實是一趟療癒的旅行而療癒的旅程有時確實需要空間的轉換和新的人事物來協助,讓自己能從混亂的思考漸漸的變單純


 


主角如何療癒自己的創傷和如何與神相會寫的相當誠懇和實在


 


原本只是想結束一段婚姻,沒想到離婚是如此的艱難讓他付出極大的代價外,也讓原本兩個曾經相愛過的人無法和平的坐在一起討論,又無預期投入另一段感情,內心的狂熱卻無法掩蓋現實生活裡逐漸疏離,對這樣的感情要如何放下都深深折磨主角本人,這些事件都讓主角身心靈受到巨大的創傷除了骨瘦如柴之外更要窒息了於是有了這趟的自療行程


 


義大利浪漫的國度讓主角完全享受美食的同時必須學會懂得享受快樂而不是追求娛樂,如何享受快樂這也是很大的學問,難而整趟旅行的劇本似乎早早就寫在哪裡了,只是要主角本人確實的按劇本演出


 


平靜才能享受快樂體會到快樂的真諦,靈修一樣要讓自己能夠平靜,平靜之後跟自己內心過不去的事去和解,平靜一事似乎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已經受傷的靈魂如何能再允許自己對話而不瘋狂


 


適度放縱自己對美食的需求也是對身體的一種和解對意志的不壓抑,才能真正的享受到美食帶來的快樂,當然也要付出腰圍日漸增大的事實,這也是一種療法,但最後療癒自己還是需要內心深處的和解,但要進行這旅程有一個愉快的身體是必然的條件


 


靈修對許多人而言應有點神秘與神相遇更是一種無法想像的事,主角一心一意期望的道場卻讓他痛苦難堪,靜坐是每天通苦的開始,靜默不語的場地,外表的她雖是安靜然而內心卻不斷的對話,腦子和心不斷的爭執,每次靜坐完像是打了一場敗仗一樣,接下來的唱誦更讓他厭惡甚至想逃避,一個安靜舒適的道場卻讓主角每天都像在打仗一樣,內心無比的混亂,每一次的自我對話,腦中所有不愉快的記憶通通的衝出來,這其中有許多的不愉快矛盾爭執悔恨懊惱...........


 


試問我們每一個人,當我們獨處時內心的對話,是不是不愉快的經驗總是佔據腦海記憶也比較深沈


 


主角用盡一切方法但仍然沒有改善,就在很灰心的狀態下,道場分配給她一個新工作,就是接待即將來靈修的團體,協助他們處理一些不適應的問題,甚至在陪100多人靜坐的時候向神禱告「請你把原本留給我的祝福給這些了不起的人」沒想到忘我無私的狀況之下,卻讓他提升了自己也意外的與神相會,讓她自己驚訝不已,進而學會與自己和解與前夫和解......


 


和解這件事一定要面對面和解嗎?還是有辦法透過無形的意識達到呢?


 


佛教每次的法會一定會寫疏文,在每一次每一天的誦經中都會將疏文唸出來,這疏文主要寫著這次誦的的經典有哪些人參與有那些人為自己的親人消災或超渡,很慎重一一唸出來,這也是一種告知用意,讓我們的神知道這一切進而幫助我們


 


主角為了要離婚而弄得身心俱疲,前夫一直不簽字,讓這個婚離不成,也因此讓她有很深的罪惡感和挫折感,後來朋友給他建議,為什麼不向宇宙請願向你的神請願


於是主角寫了一封向神向宇宙請願的信,之後簽了名,朋友也幫忙簽名甚至要主角邀請別人來他的請願書簽名,於是主角在說出可能在他請願書簽名的人,最後連林肯 甘地 柯林頓夫婦 想得到的名人 通通來為他請願書簽名,最後他的和平請願書延展成他看不見的一頁頁支持名單,就在名單即將結束之際平靜進入夢鄉,醒來之後接了一通電話律師通知她前夫剛剛簽字了


 


這無形的請願書是不是發揮了效果與他忘我的為人服務與衷心的為來靈修的人祝福而意外的讓自己習得平靜與神相會,這中間是不是透露了一些訊息,修復創傷需要愛自己也要愛別人,愛自己就是讓所有混亂和解不再爭你對我錯,愛別人由心真正的關懷奉獻.


 


巴里島有人間天堂之稱,習得平靜之後如何在生活裡平衡,顯然又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今生是人就必須在人的世界生活並取得平衡,我們不可能永遠讓自己躲起來或四處流浪,不管什麼樣的生活形式,都必須在現實生活裡取得平衡,這樣才是一個健康的身心靈


 


主角融入生活裡與所接觸的人會被愛也必須愛人,平衡乃是生活的必須,她為了所認識的大姊不流離失所,而寫了一封e-mail向自己的親朋好友募款,到最後不得不用點技巧促使這位大姊買地蓋屋,這都脫離不了現實裡必須面對的考量,而哪封e-mail確有如那封請願書,一個是幫助別人,另一個渴求和平,而要和平有時不是我們己身能力所能達到的,但要愛別人卻是我們可以做到的,透過一封無形的請願書和有形的書信,同時完成了,這中間相同的一件事就是一顆純淨的心和無私的愛


 


每個人療癒自己的方式都不盡相同讓自己轉化的契機也不一樣,主角的這趟旅行也無形中讓許多人來了一趟內在旅行.


 


記得我和朋友從電影院出來時心中湧出一個念頭想找拉拉一起去看,原因是拉拉當時寫了一篇生了一種怪病,這是拉拉對自己從職場轉換成家庭主婦的一些內在心情,他同時邀請了格友參與了這樣的心情轉折,這無疑也是自己的一種自療


 


之後拉拉又寫了一篇會被天譴的真心話,這樣的情緒反應在我們周遭常常可以看到,每一個人都需要情緒的抒發,拉拉很有勇氣的寫出來,也同時又邀了格友一起參與這樣錯綜複雜的心情,拉拉是一個很有覺知的女性,也因為她時時觀照到內心不平或不安的心情而適時做了心情療癒,這除了覺知之外需要一點勇氣和真性情,也因為拉拉這一篇,讓  jenny在寫這本書的讀後感寫出了自己的一趟內在旅行寫出了自己內心的恐懼.因為拉拉的勇氣鼓舞了她將文章po出來.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是主角自己的一趟療癒旅行,卻也因此讓每一位讀者來一趟自己的內在旅行


每個人心中的神也不盡然想同冥想不見得一定要靈修才能完成.


我很喜歡巴里島賴爺所說的話「腦子和心靈乾淨,讓肝臟也微笑,微笑讓你成為美麗的女人,給你漂亮的力量,你可以使用這種力量----漂亮的力量----得到生命中想要的東西」


不需與人爭論神的事,隨心所欲的祈禱,讓人們平心靜氣的對待宗教


 


有一篇智者的對話巴西神學家問達賴喇嘛,什麼宗教最好


這位神學家以為達賴喇嘛會說是藏傳佛教或東方的宗教比基督教還歷史悠久


達賴喇嘛微笑看著這位神學者眼睛說


「如果一個宗教讓你更接近上帝,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那就是最好的宗教」


又說


只要是讓你 更有慈悲心 更有覺察心 更有平等心 更有愛心


更有人性   更有責任感    更有道德感


能對你有如此影響的宗教就是最好的宗教


 


 


親愛的朋友們給自己來一趟內在旅行來一趟與你自己的神相會的喜悅


 


 


後記:首先跟拉拉和jenny說聲對不起,沒有事先跟你說而在文末提起你們更要謝謝你們真性情的分享.我們才能在不同的文章和分享得到成長也要祝福每位格友有一趟真實而自在的內在旅行


 


 


 






 


 


 


 


 


 


 


 


 


 


 


 


 


 


 


yao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梵谷----------不被人接受卻仍堅持做自己


 


梵谷


 


一聽到這名字,很多人會說他是天才他是瘋子他曾割耳他是自殺身亡


 


除此


 


我們似乎說不出任何言語


 


我所知道梵谷跟一般認知的有很大的差別,梵谷絕對不是天才,他想讓自己成為畫家,想讓自己的作品能賣出去來養活自己而不斷努力作畫,沒有一天懈怠.


 


表錯情會錯意


 


梵谷原本的工作是畫商,也很勝任,本身對畫的鑑賞力也有獨到的見解,他常常為了不讓客人買到劣畫而跟客人有所爭辦,也因此被認為奇怪的特質,從另一面來看梵谷是不是一直保留人性的光明面而不屈服於現實的鄉愿.


 


愛人與被愛是一件愉快的事,梵谷與房東女兒無話不說,梵谷漸漸產生愛意而愛修拉也給予善意的回應只是不是愛,當梵谷表達了愛意卻嚇壞已經有未婚夫的愛修拉,初戀即遭受如此殘酷的打擊對梵谷身心皆影響很大.


 


 


表姊喪夫到梵谷家作客散心,與梵谷很親近,這段期間梵谷的心靈被注入新血好像又活了起來,梵谷再次的渴望愛情也希望愛情之神能眷顧,沒想到當他提出要娶表姊時發生巨大的家庭紛爭也嚇壞了表姊凱伊.


 


 


壓倒最後一根稻草


 


接受家人的安排從事牧師工作,在學習的階段梵谷仍然表現純真的一面,也因此受到排擠,此刻我真的覺得很諷刺,後來梵谷被安排到一處礦坑傳教也算是試用期.


 


剛開始梵谷確實也勝任的很好直到有一天覺得自己必須更貼近礦工的生活才能對礦工有更多的幫助,於是他跟礦工進入了礦坑發現工作環境是那麼的惡劣,從此心情上很不捨也很擔心,對於自己吃得飽睡得好憑什麼去跟礦工傳教,梵谷甚至說「真的有上帝,怎麼會允許自己的子民做這麼危險的工作」


 


 


正當梵谷在徘徊的時候,看到一間很破舊的房子,梵谷決定住在這裡跟礦工的生活一樣,不再接受吃的好睡得好的生活,礦工們紛紛認為梵谷大可不必這樣,這時期礦工跟梵谷有著很好的互動,梵谷確實也撫慰了礦工的心靈.


 


礦坑終於出事了,造成很多傷亡,全村都蒙照在與親人離別的哀痛,梵谷在自己簡陋的房子為這些往生者追思,此時教會派人來驗收梵谷的成果,來的牧師看到一群穿著破爛的人擠在一間簡陋的屋子....覺得有辱神的使命,也因此教會取消梵谷的派任.


 


 


 


繪畫的萌芽


 


沒有了牧師的身份,梵谷才開始正視自己內心的聲音那就是繪畫,於是他寫信告訴弟弟,沒想到西奧全力支持他,這無疑也增加梵谷的信心.


 


他開始畫礦工們的生活,一張又一張的草稿,他也一心一意希望繪畫能夠進步也能夠和藝術家討論自己的作品,更希望將來作品能夠買出去以養活自己不用再靠弟弟的支援.


 


一個月的150法郎要支付畫畫的材料和生活費也因此常常餓肚子更別說要找模特兒了,就在此時遇見克麗絲丁(註一),克麗絲丁辛苦的工作偶而還要拉客.....這些都讓梵谷心疼,克麗絲丁偶而也樂得輕鬆當梵谷的模特兒,雙方互相慰藉也漸漸產生愛意.


 


梵谷為了要讓克麗絲丁脫離不健康的生活而告訴弟弟要娶克麗絲丁為妻,但一切美好的關係常常因為關係更親近而破壞,克麗絲丁漸漸恢復本性原因還是現實生活的無奈,這一切讓梵谷再一次的受傷害,不得以回到故鄉與父母同住.


 


是不是因為缺法愛所以很容易混淆別人的善意,梵谷不也是一個平常人,為了養活自己尋尋覓覓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工作也尋尋覓覓自己的愛情.


 


整天外出作畫對許多人而言是跟無所事事劃上等號,父母一直認為畫畫不是一個工作也不能自立更生,不管村裡的人怎麼看待,梵谷仍然堅持畫畫,而且堅信終有一天會有人買他的畫,而且會成名可以賺到錢.


 


在愛情這條路上,梵谷無疑是遍體鱗傷更是挫敗,當鄰居瑪歌向梵谷表達愛意時,讓梵谷欣喜之外更享受到被愛的甜蜜,跟之前幾段愛人的戀情自是不同,然而最後還是無法跨過現實生活,要靠什麼養家活口成了這段婚姻最大的阻礙.


 


在嘗過愛人與被愛的梵谷,不管認同與不認同仍然堅持繪畫,也因如此堅定的心和熱情才能有不朽的作品,然而被公認藝術大師的梵谷生前是那麼寂寞那麼不被了解那麼不被肯定,相對現在作品的價值已達天價真的讓人不勝欷噓.


 


梵谷一直都是平凡人,只想好好做事讓自己獨立,同時秉持良心說一些該說的話,卻因此丟了工作是梵谷愚蠢還是世人太狡猾,最後從事喜歡的繪畫也只想靠繪畫養活自己,但始終不被認同總是被嘲笑,是現實的無奈還是凡人的無知,總喜歡用自己的認知來判斷別人.


 


 


梵谷真的是平凡人想愛人也想被愛也想享受家庭的溫暖,卻被一群自認聰明的人一點一滴的扼殺.


 


 


伯樂與千里馬


 


如果說梵谷是千里馬那弟弟西奧無疑就是伯樂,西奧一路支持梵谷不只給予金錢的協助在精神上更是梵谷最重要的支持者.


 


梵谷到了巴黎住了二年這二年對梵谷而言是很重要的歷程,也因為在五光十色的巴黎大量接觸到藝術資訊和藝術家,這對梵谷後來的作畫有很大的影響,但是每位畫家都有其掙扎的過程,絕對不是我們所看到的成果那麼順利閃亮.


 


梵谷在巴黎認識了許多印象派畫家也看了許多印象畫,之後梵谷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一直認為自己無法進入繪畫主流而心急,於是一直模仿印象派的畫法


 


「你真以為自己能成為一個塞拉嗎?你明白自古以來只有一個羅特列克嗎?也只有一個高更.............謝天謝地!你竟模仿他們,多傻」西奧說


 


「可是我一直在進步...........


 


「你天天在走下坡路,你畫的愈多,就愈不像文生.梵谷,抄捷徑是不行的,老孩子你還得下幾年苦工,你難道甘心作弱者,非要模仿別人嗎?你難道不能只吸收人家的長處嗎?


 


兩個人天天這樣對談


 


「你曉得嗎?巴黎有近五千個畫家想學馬內嗎?其中一大半比你學得更像....


 


梵谷接觸到印象派對自己感到徬彷,要不是西奧一直給梵谷當頭棒喝,就不會有後來那麼多精彩的作品.


 


梵谷不只對繪畫熱情,對很多事也很熱情也很有企畫的頭腦,他為了要將印象派揚名,於是興起要組成一個畫會而且也很順利籌到錢,就在一切都定案後.


 


梵谷卻突然喊停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是要當社會運動家還是畫家,梵谷知道自己終究是要當畫家,也知道自己有偉大的天才總有一天這世界會說「他是個傑出的畫家」


 


從哪裡來就回到哪裡


 


「我再也不能踩死那一點疑惑的種子,我一個人住在鄉下的時候就忘記每一天有成千的作品被人畫成,我幻想自己這幅是獨一無二的,是獻給世界的完美禮品.那怕我知道自己作品惡劣不堪我也會畫下去,而這種...........這種藝術的幻覺..............是有益的」


 


「再加我不是都市畫家,我並不屬於此地,我是個農村的畫家,我要回到我的田野裡去,我要去尋找一個熱烈的太陽,讓他燃燒我心頭的一切,除了繪畫的慾望」


 


 


在人生緊要的關頭,梵谷作了傾聽自己的慾望,繪畫的慾望,也作了選擇,搬離了巴黎到了阿羅


南方的太陽真的燃燒了梵谷也創造了許多不朽名畫.


 


梵谷生前只賣了一張畫,一百年後他的畫已是天價,真是生前無人看得起身後無人買得起這就是梵谷


 


梵谷在阿羅住了15個月共畫了200,法國四年半油畫就有六百張以上,生病那年產量竟逾三百張


 


短短十年作品超過七百張還有上千張的素寫稿,這麼多的創作,還有人會認為梵谷是天才嗎?


 


認真加上繪畫的熱情才是最好的註解吧!


 


天生梵谷,把生命獻給藝術,又生西奧,把生命獻給哥哥,否則世上縱有梵谷其人,必無梵谷其畫.


 


當我們驚嘆梵谷作品的同時也讓我們對弟弟西奧至上最深的敬意.


 


 



註一:這位妓女很多地方是寫席恩,但梵谷傳是寫克麗絲丁我尊重原翻譯


後記:看完之後內心激動不已,尤其當梵谷接觸到印象派之後所說的一些話更讓我似乎認識梵谷已久,我仿過梵谷的作品在對照這些文字感觸更深,我看過梵谷特展後說了一句,梵谷的作品有空氣,而在當時梵谷的創作更是將空氣陽光色彩帶進畫布,100年後我也感到那份空氣感,心中欣喜不已.


 


然燒的靈魂----梵谷特展



 


 



 

yao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格友瑪妮貼一篇文章「你是誰?.....不可思議的經驗


讓我很大的震撼,同時也解除我心中的一些疑惑


你是誰?


而我又是誰?是你們所認識的yao或是yao自己認識的yao


在現實生活裡,我們總有許多的面向,我一向是直線發展讓事情簡單


因此


不同領域看到yao的人總會很驚訝,跟他們認識的yao差很多


相對


部落格的yao反而是比較貼近yao的內心世界和真實的多元生活


所以網路是虛或是實


虛虛實實自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大女兒出生7天發生意外頭顱骨折導致左腦嚴重受傷


這一路走來真的辛苦,當然也有許多奇蹟和不可思議


很多人問?


我如何做到,嚴格說實在說不出來


就傻傻認真的做


直到很多年前,聽到洪蘭教授談到腦神經的成長與人格行為發展的關係


洪蘭教授提出很多實驗數據和圖片來說明一個人的異常行為除了環境的影響之外,與腦神經的成長也有很大的關係


會後我請教洪蘭教授有關大女兒的事


他建議我替女兒作一次精密檢查


結果發現大女兒左腦有一個黑洞




大女兒小學五年級跟我一起畫人體模特兒速寫


一畫


讓人驚歎不已


看過的人都說「畢卡索」


為什麼會這樣,大女兒每張作品都精彩無比,她並不是亂畫也不是想像畫


模特兒的姿勢確實如此


若說小孩子天真,那讀幼稚園的小女兒就無法畫出這種線條


三分鐘快速完成的作品,一筆到底的線條真的讓人驚訝驚嘆...............


大女兒從小被迫使用右腦


他許多的言論和想法常常出人意料,但有錯嗎?好像也沒有


所以


無形中也增進我的包容度


因為無知


會做出許多傷害的行為,透過今天這篇文章或許會讓我們多一點思考


反事不要用我們主觀的認知來判斷,尤其是對我們的孩子和親人



這幾張速寫就是大女兒的作品


對照洪蘭教授的理論和今天這篇文章適度說明大女兒為什麼會有這些作品和思考邏輯


因此


面對親子關係可能需要更多的角度和客觀的想法,才不會一不小心傷害或抹煞創意


下面這個影片值得你耐心看完「你腦內的兩個世界」


整場演講充滿輕鬆詼諧的語氣卻是值得深思的內容


「如果每一個人願意多花一點時間啟動安詳平和的電路,那世界就會更美好,這也是值得傳達出去的想法」
 





 


1996年冬晨美國印地安納大學醫學院女神經解剖學家、哈佛醫學院畢業的泰勒博士Dr. Jill Bol te Taylor 於夢中醒來的清晨,她的顱內血管破裂,最初她並不知道,只是感到左眼後部疼痛,結果她的左半大腦在四個小時內逐步 shut down( 被關閉 ),喪失了語言辨識和用語言進行思維的能力、對過往的大部分記憶和自我身份認同意識消失,意即,自我意識消失,而在同時,她的右半球大腦仍在正常工作,結果,因而親身體驗到一種極度奇特的「 all knowing( 全知全覺 )」、與宇宙融為一體、自己與週遭一切物體不再有邊界區分、只有此時此刻的當下、內心深度寧靜平和、見到宇宙與自身身體細胞能量生動和諧運作的驚奇經歷,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進入到了涅槃」



( NirvanaWow, this is cool! )




這個「涅槃」狀態至少連續持續了五周,而且在她經過8年的逐步恢復左半球大腦功能的時期後,她說她「已經毫不憐惜地拋掉了過往那個生活了37年的瑣碎、焦躁而自私的自我」,建立了一個全新的自我身份,以一種全新的觀念而回到我們這個「正常的」世界,同時,只要她現在想進入 那個「涅槃」,隨時隨地她都可以「with an effort of thought (以一念之功夫)」而進去。 




她一再真誠呼籲,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種進入「涅槃」體驗的能力,只要你願意,只要你警覺觀察並對自己的情緒或思維作出選擇,通過轉移你的專注力,你就能容易地、隨時隨地地進入你的右半球大腦作主的狀態,而讓左半球的功能運作僅作為被你使用的工具,永不再被它控制,因為,You are not your thoughts!( 你並不是你的思想!)




她說,我們絕大多數人之所以沒有體驗到、看到世界和宇宙的這個奇妙的一面,是因為我們從小接受的鼓勵和教育大都是側重使用左腦半球的能力,還由於通過左腦半球的能力而取得的在社會上的成就而受到獎勵,比如,語言、文字、邏輯、推理、判斷、計算、數位、分辨力等,但是,按泰勒博士的話說,「但是大腦右半球給我們的才是關於世界的大圖像。」(but the right hemisphere gives us the big picture.)


 


開悟與右腦的關係   作者: 阿ming   http://blog.udn.com/ming3508/3166446)


 



一、前言:





自然不只比我們想像的聰明的多,可能它的聰明根本超出我們的理解之上。


竟,我們引以為傲的大腦本身就是自然的產物,一個曠世的傑作可能出自蠢材之手嗎?




「這是我進入右腦意識的旅程,


在那裡,我被包裹在一團深沉的內在祥和裡……


漂浮到一個令我覺得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終於瞭解,我們如何能經歷那種「神祕的」或是「形而上的」經驗,


……內心的洞見因而產生。 




 1996 年的冬晨,哈佛大學的腦科學家吉兒.泰勒左腦血管突然爆裂,她嚴重中風了,當時她才37歲。但是泰勒沒有被擊潰,她憑藉著自己對大腦的瞭解,用右腦解救了左腦。八年後,她奇蹟似的完全復原,而且還開發出右腦的潛能,達到安詳平和的涅槃境界!


 這真是人生最不可思議的奇蹟! 



二、人類的大腦:





人腦中有2千億個腦細胞、可儲存1千億條訊息,思想每小時遊走三百多里、擁有超過1百兆的交錯線路、平均每24小時產生4千種思想,是世界上最精密、最靈敏的器官。研究發現,腦中蘊藏無數待開發的資源,而一般人對腦力的運用不到5%,剩於待開發的部分是腦力與潛能表現優劣與否的關鍵。




人的腦部構造分為大腦與小腦。大腦由大腦皮質(大腦新皮質)、大腦邊緣葉(舊皮質)、腦幹、腦樑所構成。大腦皮質從位置上可分為額葉、聶葉及枕葉三部分。


 


此外,腦又分為左、右兩半部,右半球就是「右腦」,左半球就是「左腦」。而左右腦平分了腦部的所有構造。左腦與右腦形狀相同,功能卻大不一樣。左腦司語言,也就是用語言來處理訊息,把進入腦內看到、聽到、觸到、嗅到及品嚐到(左腦五感)的訊息轉換成語言來傳達,相當費時。左腦主要控制著知識、判斷、思考等,和顯意識有密切的關係。 


 


右腦的五感包藏在右腦底部,可稱為「本能的五感」,控制著自律神經與宇宙波動共振等,和潛意識有關。右腦是將收到的訊息以圖像處理,瞬間即可處理完畢,因此能夠把大量的資訊一併處理(心算、速讀等即為右腦處理資訊的表現方式)。一般人右腦的五感都受到左腦理性的控制與壓抑,因此很難發揮即有的潛在本能。然而懂得活用右腦的人,聽音就可以辨色,或者浮現圖像、聞到味道等。心理學家稱這種情形為「共感」這就是右腦的潛能。 


 


如果讓右腦大量記憶,右腦會對這些訊息自動加工處理,並衍生出創造性的訊息。也就是說,右腦具有自主性,能夠發揮獨自的想像力、思考,把創意圖像化,同時具有做為一個故事述說者的卓越功能。如果是左腦的話,無論是你如何的絞盡腦汁,都有它的極限。但是右腦的記憶力只要和思考力一結合,就能夠和不靠語言的前語言性純粹思考、圖像思考連結,而獨創性的構想就會神奇般的被引發出來。 




一九八一年,諾貝爾醫學生理獎得主羅傑. 史貝尼教授將左右腦的功能差異歸類整理如下:


 


右腦(本能腦潛意識腦)


1.圖像化機能(企劃力、創造力 、想像力)


2.與宇宙共振共鳴機能(第六感 、念力、透視力、直覺力、 靈感、夢境等)


3.超高速自動演算機能(心算、 數學)


4.超高速大量記憶(速讀、記憶 ) 




左腦(意識腦)


知性、知識、理解、思考、判斷、推理、語言、抑制。五感 (視、聽、嗅、觸、味覺 )



三、喪失左腦功能後引發的開悟經驗:





1996年冬晨美國印地安納大學醫學院女神經解剖學家、哈佛醫學院畢業的泰勒博士Dr. Jill Bol te Taylor 於夢中醒來的清晨,她的顱內血管破裂,最初她並不知道,只是感到左眼後部疼痛,結果她的左半大腦在四個小時內逐步 shut down( 被關閉 ),喪失了語言辨識和用語言進行思維的能力、對過往的大部分記憶和自我身份認同意識消失,意即,自我意識消失,而在同時,她的右半球大腦仍在正常工作,結果,因而親身體驗到一種極度奇特的「 all knowing( 全知全覺 )」、與宇宙融為一體、自己與週遭一切物體不再有邊界區分、只有此時此刻的當下、內心深度寧靜平和、見到宇宙與自身身體細胞能量生動和諧運作的驚奇經歷,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進入到了涅槃」


( NirvanaWow, this is cool! )




這個「涅槃」狀態至少連續持續了五周,而且在她經過8年的逐步恢復左半球大腦功能的時期後,她說她「已經毫不憐惜地拋掉了過往那個生活了37年的瑣碎、焦躁而自私的自我」,建立了一個全新的自我身份,以一種全新的觀念而回到我們這個「正常的」世界,同時,只要她現在想進入 那個「涅槃」,隨時隨地她都可以「with an effort of thought (以一念之功夫)」而進去。 




她一再真誠呼籲,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種進入「涅槃」體驗的能力,只要你願意,只要你警覺觀察並對自己的情緒或思維作出選擇,通過轉移你的專注力,你就能容易地、隨時隨地地進入你的右半球大腦作主的狀態,而讓左半球的功能運作僅作為被你使用的工具,永不再被它控制,因為,You are not your thoughts!( 你並不是你的思想!)




她說,我們絕大多數人之所以沒有體驗到、看到世界和宇宙的這個奇妙的一面,是因為我們從小接受的鼓勵和教育大都是側重使用左腦半球的能力,還由於通過左腦半球的能力而取得的在社會上的成就而受到獎勵,比如,語言、文字、邏輯、推理、判斷、計算、數位、分辨力等,但是,按泰勒博士的話說,「但是大腦右半球給我們的才是關於世界的大圖像。」(but the right hemisphere gives us the big picture.)




泰勒博士自己感慨地說,作為一個科學家,一個研究大腦的專業人士,能夠以自己的親身體驗來從當事人內部(from inside out)來研究自己的大腦,這是非常罕見而幸運的一件事。




中風還讓泰勒體會到了一種「天人合一」的「開悟」 感覺。她強調:『 隨著左


腦語言中心變得沉默,我對自己生平的記憶也越來越疏離, 但我的意識展翅高飛,彷彿只要願意,就可以與天地『合而為一』。這股來勢洶洶的力量,讓人覺得到了天堂……


我得承認,我那受創腦袋中愈來愈大的空洞,實在太富誘惑力了。我歡迎那種沉寂帶給我的舒適,不用再與那些現在看起來很沒意義的社交事務糾纏。」 




真正的開悟(enlightenment)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狀態,一種讓人感受到與本體合而為一(oneness)的狀態。本體是如此廣闊無限、堅而不摧,它既是你自己,又比你自己更為廣大。




回歸到本體,就是回歸你未有名字和形相之前的實相。


 


四、開悟與右腦的關係





大腦潛能的開發重在右腦的開發。左腦是人的「本生腦」,記載著人出生以


來的知識,管理的是近期的和即時的資訊;右腦則是人的「祖先腦」,儲存從古至今人類進化過程中的遺傳因子的全部資訊,很多本人沒有經歷的事情,一接觸就能熟練掌握就是這個道理。右腦是潛能激發區,右腦會突然在人類的精神生活的深層展現出跡象;右腦是創造力爆發區,右腦不但有神奇的記憶能力又有高速資訊處理能力,右腦發達的人會突然爆發出一種幻想、一項創新、一項發明等等。右腦是低耗高效工作區,右腦不需要很多能量就可以高速計算複雜的數學題,高速記憶、高質量記憶,具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人的大量情緒行為也被右腦所控制。




「開悟」就是要有意識地去開發右半球大腦的功能,把左腦讓位給右腦主導!



不去理會左腦喋喋不休的編故事、對話,以活在當下的醒覺,去除所有加諸的束縛、界限,撥開我執的幻象,直接「看到」實相。



 



五:開悟與自我意識的消失





    沒有左腦的干擾,自我意識消失,而在同時,右半球大腦仍在正常工作,結果,因而親身體驗到一種極度奇特的「 all knowing( 全知全覺 )」、與宇宙融為一體、自己與週遭一切物體不再有邊界區分,身體細胞能量生動和諧運作。




六:一旦體認到自我與宇宙間沒有界限時就開悟了





近代哲學泰斗懷海德認為:[ 構成一切基本的因子,本質上都只是一種震動而已 ] 也就是說:人間所有對立的現象,如因 - 果,過去 - 未來,主體 - 客體,事實上就像是一個波浪的高峰與低潮,一個波動而已。波浪雖只是一個,卻需籍著高峰與低潮顯示出來,因此你無法在高峰或低潮任何一邊找到波浪,你必須結合兩者。我們知道,世上沒有一種無高峰的低潮,或無低潮的高峰,高低二極乃是一個波動的兩個現象。因此懷海德說:宇宙中每一個因素,[都是同一能量,或同一活動的潮起潮落的震動而已。]




我們大多數人至今還很難相信,物體與能量,主體與客體,生命與死亡,仍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體,就是因為我們對分界線過於認真。分界線原是對立世界的始作俑者。




當我們說:[終極境界乃是對立的統一時],實際上就是指:[終極境界乃是無界限的境界]


宇宙是沒有界限的。界限純屬虛構,並非真實,乃是出自人類的自編自導。劃分區域本身不是問題,但當我們執著於此界限兩邊的對立,誤以為真時,則成一切禍害之始。


我們不只強調,相對世界中的分界線乃是出於虛構,而且宇宙萬物之間根本毫無間隙可言。現代的物理研究,更加肯定了無界限的宇宙真相。




我的心識,身體,思想,希望,其實和樹木,星星,雲彩,高山一般,都是我的認知物件,故不可能構成真我。如此追問下去,我變的越來越透明,而且體會到,我遠遠超出這孤立的有機生命之外;我愈深入這個我,我變的離它愈遠。




觀到究竟,我們的意識會突然靈光一現,發現我們愈追求那大智慧,愈明白它不是一種可以執著的個體。原因很簡單,因為它是每一樣東西,我無法感覺到他,因為它是每一個感覺,我無法經驗到它,因為它是每一個經驗。正因為我看到的所有東西都是這個大智慧,所以我看到的某一」個體」,便不是大智慧。於是我向內尋找自我時,我找到了整個世界。




這真是奇妙的發現,內在的自我原來就是外在的真實世界,反之亦然。主體與客體,內在與外在,竟是同一回事,並沒有什麼根本界限。這世界就是我的身體,能觀也就是所觀。 






參考資料 :一、事事本無礙肯‧威爾伯著  若水譯


           二、《奇跡》哈佛大學腦神經學家吉爾‧泰勒著


其他資料參考相關網路 



後記:





有關界限的觀念主要來自肯‧威爾伯的著作,肯‧威爾伯Ken Wilber是一位長期從事靈修的學者,1949年出生於美國的俄克拉何馬城。由於父親在空軍服役,肯‧威爾伯學生時期曾數次遷徙。他在內布拉斯加州林肯市讀高中,後進入杜克大學(Duke)攻讀醫學。在讀大學一年級時,肯‧威爾伯就把研究興趣從自然科學轉向了心理學和哲學。他的視野廣泛,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的作品,他都大量涉獵。肯‧威爾伯後來又回到內布拉斯加讀生物化學研究生,但在一年之後他又退學,全力著書,成為一位自***由撰稿人。




肯‧威爾伯在197723歲時發表了《意識譜》(The Spectrum of Consciousness)。在此書中,他論述了人的發展所必須經過一些特定階段,這些階段已經超出了西方心理學以前對人的發展的認識。肯‧威爾伯認為:只有依靠成功地通過每一個階段的發展,個體的健康感的出現,以及最終體驗到超越並包括了個人自我(self)的更廣泛的同一性才是可能的。




這本書給他帶來了聲譽。此後,他著述不斷,迄今已有20余部著作。他的作品已經被翻譯為20多種文字,介紹到世界多個國家。他的著作的發行量名列美國同類作家之首,被稱為美國「最暢銷的學術類著作作家」。




肯‧威爾伯現在被公認是「後人本心理學」的最重要的思想家、理論家和發言人,有「後人本心理學的馬斯洛」的稱呼(其主要含義是:他在後人本心理學中的地位,相當於馬斯洛在人本心理學中的地位。)




肯‧威爾伯的實際影響已經跨越了心理學領域,波及到哲學和神學領域。由於肯‧威爾伯在意識領域的研究極具有基礎性和開創性,他甚至獲得了「意識領域的愛因斯坦」的美譽。作為心理學家,有評論認為他在整合西方心理學和東方智慧方面已經超過了榮格。




肯‧威爾伯的主要著作有:《意識譜》(The Spectrum of Consciousness1977);《


沒有疆界》(No Boundary1979);《阿特曼計劃》(The Atman Project1980);


《來自伊甸園》(Up from Eden1981);《意識的轉化》(Transformations of


Consciousness1986)《眼對眼》(Eye to Eye1-9-8-9);《恩寵和勇氣》(Grace


and Grit1991年);《性,生態和靈性》(s-e-x, Ecology, Spirituality1995


;《一味》(One Taste,1997年);《萬物簡史》(1998年);《整合心理學》(2001


年)等。 


 


 


yao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愛智生活】我媽‧畢卡索‧愛智生活          徐孟真



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年頭,我跟媽媽一起遊巴黎。那年,媽媽已經超過六十歲了。



之前,媽媽很少出遠門,她的女兒們在二十歲出頭時,就各自拖著大皮箱飛歐洲,獨自闖蕩。當年她在機場送我們時,按捺住許多擔心疑問,怕問多了女兒心煩。


幾年過去,我們姊妹拖著大皮箱回台灣。我與姊姊唧唧喳喳,談論著在歐洲大城市裡的所見所聞,媽媽總在旁邊靜靜聽著,陌生的人名、地名從她耳邊流倘而過,她高興女兒們回家,總是驕傲、誇大的對人說,她的女兒對於歐洲熟得像在走家裡廚房。


當退休的阿姨邀請我們及媽媽一起去巴黎旅遊時,我看出媽媽興奮中夾雜著惶恐。我猜,她知道學藝術的阿姨跟女兒不會只帶她去喝咖啡吃點心,也不會帶她去買名牌。逛街,會的,但,大部份時光可能是泡在美術館裡。


巴黎擁有眾多名勝和藝術瑰寶,到底要從何看起?她開始聽到我們安排行程裡的名詞:姊姊想看羅浮宮裡的古希臘雕像群;我對於龐畢度中心的現代藝術感興趣;學藝術的阿姨期待見到奧賽美術館的印象派作品。我們都選好此行的目標。


媽媽只說,她擔心膝蓋不好,不能走太多的路。


 




老畢很棒,媽媽笑了!




 巴黎的地下鐵往往沒有電扶梯,果真讓媽媽吃了苦頭。巴黎並不一定處處比家鄉進步。



當我們在自己心儀的大作前駐足讚嘆,她也在一旁看作品跟看我們;我跟學藝術的阿姨往往沈浸在大師的光輝裡,口中喃喃,媽媽也在旁邊歪著頭想:這幅畫到底棒在那裡?


看完藝術品,總要休息吃喝。品嚐甜點是媽媽的專業,法國的烤布蕾跟各式水果優格贏得她的讚賞,各種外國水果像覆盆子、杏桃、黑醋栗、藍莓等也攻陷媽媽的胃。她能記住好吃的法國甜點、水果的名字,而且是帶著情感的,而美術館裡那些大師名作,對於媽媽而言,就像不夠出色的點心,直到我們在龐畢度中心看到畢卡索特展。


之前我們已去過巴黎瑪黑區的畢卡索美術館,龐畢度中心特展,則是把畢卡索立體時期做的許多立體派雕塑作品集中展出,有許多作品是我以前沒看過的。過去我並不欣賞畢卡索立體時期畫作,總覺得不美,認為是老畢好運找到新的視覺角度,只在形式上不斷做新嘗試,沒有特別深厚的靈魂與生命感動在作品裡頭。後來證明,自己因為看得不多才有此誤解。


那個特展裡,畢卡索在相當袖珍的紙板、黏土雕塑中,我看到他如何展現他所說的:把時間放入三維的創作空間裡:當繞著每一個小雕像走,會看到塑像的頭部表情跟著轉換,就像在看動畫一樣,有人會說,看雕塑本來就會有這樣的視覺效果,但畢卡索創造的雕塑作品裡,每一個觀看的角度幾乎都能同時看到人物的正面和側面,角度一換,那副臉孔又換了表情,每種表情充滿魅力,不管在哪個位置看,都覺得那位美女直瞄著你,就像達文西的蒙娜麗莎。


轉完一圈你會想趕快轉二圈,而轉第三圈時,觀者的嘴巴仍然是打開的。我們便在那一圈又一圈轉著觀看的過程裡,目瞪口呆。


之後,我發現媽媽變了。她露出了了然於胸的微笑。


她走到畢卡索的另一個作品前面,是一個用腳踏車坐墊和龍頭的組合,名稱是「牛」。


媽媽笑了,她覺得老畢很妙。


走出龐畢度中心時,遠超過預定的參觀時間,身體疲倦卻心滿意足。


 




媽媽說:「看,畢卡索!」




某個悠閒午後,我們在安靜的巴黎巷弄裡散步,一個給孩子玩的沙坑中散落著些雜物:塑膠水筒、鏟子,小球玩具,和一只壞掉的腳踏車坐墊。



媽媽眼發亮指著那坐墊開心的說:看,畢卡索!


從那時起,我知道對於藝術品的喜歡和欣賞能力在媽媽身上萌芽了,或說她本來就有這樣的眼光,只是一直沒機會看到真正的大作,那些大作,也沒有以適當的方式感動她。


這幾天跟著我們東看西看、品頭論足,媽媽沈默著,將疑問放心裡思索:那份感動人心的東西是什麼?看著看著,她也看出屬於自己的門道,用最質樸的方式表達,內心也跟大師的巧妙打了個照面。


能在生活中指著一個毫不起眼的物件說:「看,畢卡索!」到底對於一個人有什麼意義?對於媽媽而言,看世界的方式是不大一樣了,就連搭火車時她也注意車廂裡的配色,事物搭配與運作方式是否高明,她或許有了更多見解。


 




孩子們,可以放鬆亂看、亂想、亂問?




後來,我又有幾次機會去巴黎,不是帶媽媽去,是帶著基金會舉辦的愛智之旅的孩子們。在台灣發達資訊中長大,這些孩子比我媽媽熟悉巴黎有什麼,他們能用英文說出數個名牌的名字,比你更清楚法國革命發生在哪一年、羅浮宮有哪三寶,以及法國料理名菜的內容。



我一直在想,愛智之旅也能讓這些滿腦資訊的孩子,像我媽媽一樣:看到有意思的事物,能露出了然於胸的微笑嗎?


媽媽那個「看,畢卡索!」事件,讓我有點慚愧但也充滿信心,慚愧的是當時我常常只在意著自己參拜大師名作,常把媽媽晾在一邊讓她自己亂看;充滿信心的是連這樣亂看,媽媽還是看見了畢卡索的厲害。我們如果能提供孩子看事情的各種方法,會不會處處驚奇?


這幾年愛智之旅帶隊的大人們總是絞盡腦汁安排教案,讓孩子們可以放鬆亂看、亂想、亂問,求的便是小孩在見到他早已耳熟能詳的大作時,能雙眼發光,面帶微笑,或能對於一個新知識、新景象發出讚嘆之聲。


有時我們沒有這麼成功,小孩會說:「你說的我早知道了!」我們便知道我們說得不夠好,只是慣性的重複了書上某段文字與知識。


 




愛智的啟動點




但漸漸的,我們比較會了,能問對問題,看對方向,於是會有小孩逛完羅浮宮,會在廣場上擺起各種雕像動作,叫大家猜他擺的是哪件大作,還有小孩在旁欣賞兼修正動作;有孩子對著萬神廟裡的傅科擺張嘴,久久沒有闔上;有孩子對於巴黎公社的歷史有了不同的見解之後,拒絕參觀聖心堂;有孩子看到梵谷與弟弟的墓園,便幾乎掉下淚來;有孩子在墓園裡安靜的寫信給他喜歡的作家;有孩子會對於已經太過觀光的地區感到生氣;當然,孩子也能在看完畢卡索的作品之後,放鬆自在的畫起屬於他自己的立體派人像。(見八十八頁圖—還有很多,只舉幾例)



這幾年,我們更會了,除了在每個參觀主題中帶孩子深入想問題,也思考如何跟自己的家鄉台灣做對比,希望孩子能對世界及本身文化有雙重理解。


多年之後,我都還記得媽媽那欣喜的聲調:「看,畢卡索!」那是她對現代藝術愛智的啟動點。


我們愛智之旅企圖帶孩子尋找他自己的啟動點。


啟動了,人便能過愛智的生活,不怕表達與思考,心變寬了,還能得到深刻且久久的愉悅。


 




◎本文出自《人本教育札記》240




 

 

yao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首先,謝謝雅西的訊息提供!



疫情恐爆大流行別讓H1N1 變成下一場災難


新流感的威脅,在台灣升溫


二十四日下午,中央流感防疫指揮中心公布第四及第五例新型流感死亡病例。截至二十四日,台灣已有五起死亡病例,五例仍在加護病房救治的重症個案。持續升高的疫情,讓新任衛生署長楊志良在二十三日晚間,緊急召開了「H1N1新型流感防疫諮詢小組」會議。


二十日凌晨,二三七名學生和機組人員戴著口罩,自外交部派出的兩架復興航空包機下機。他們到韓國濟州島參加管樂比賽,卻被懷疑感染H1N1而遭滯留。


媒體報導,八月截至二十一日為止,台北縣市已有二十所學校因流感停課。台灣並出現五十幾處群聚感染。甚至包括台大醫院及南部某教學醫院。


(註: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現已不再公布群聚感染數字)時序進入九月,新流感蔓延的恐懼,如漲高的大潮般倏地湧來。


疫情擋也擋不住


台灣有必須緊張的理由。


首先,台灣疫情屢屢突破防線,讓人不得不繃緊神經。


九月《康健雜誌》報導,根據疾管局監視資料,將社區收集的呼吸道檢體進行病毒分離得知,類流感病例中,九%是H1N1。依據電腦推估,台灣每星期約增加九千例H1N1新病患


《康健》報導,疾管局局長郭旭崧在記者會上嚴肅警告,疫情已超過預警值,「擋也擋不住」,因為和往年平均值相較,類流感人數已經超過平均值。


而八八風災後,惡水沖毀家園,災民被集中安置,接觸頻繁的結果,可能讓病毒有機可趁。前衛生署長葉金川已提出警告,需嚴防災區發生新型流感群聚感染。


其次,八月底起,國中小、幼稚園等陸續開學,將可能成為另一波流行的溫床。最新一期《時代雜誌》警告,按照一九五七至五八年間亞洲流感盛行的模式,今年也可能在學期開始後出現大流行


報導將這些年輕學子稱做「超級傳播者」(super spreaders),因他們常無法保持好的手部清潔、且通常與父母和同儕來往親密。


新型流感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在十八日第二十一次會議後,緊急訂出了開學後的停課標準。二十三日,教育部也建議學校在學生返校、開學後,全面量體溫。


大家還擔心,秋冬原就是季節流感的盛行季節,若季節流感和新型流感交互作用,出現新型病毒,疫情將更難預防。


更可怕的是,目前統計中,新型流感偏好感染年輕人。疾管局在二十日首次針對流感重症病例進行統計分析,結果五至十七歲的病例數最多,佔四六%,其次是十八至五十歲的病例,佔四二%。新型流感重症多發生於年輕族群的趨勢,和世界各國一致。


根據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陳宗薊整理各單位預估H1N1對經濟可能造成的影響與損失,以澳洲智庫估計全球將損失四.四兆美元最多,世界銀行則預估全球將損失三兆美元,經濟衰退五%


企業  五個架構因應變局


八月十九日,歐巴馬政府更提供準則,鼓勵企業更彈性,以因應可能的大流行:包括要求出現流感症狀的員工立刻回家,並且至少待二十四小時,直到發燒退去;鼓勵企業放棄必須出示醫生證明才能請病假的規定;以及提早建立當員工變少時的營運計劃等。


疾管局在去年修訂的「機關企業因應流感大流行營運持續指引」,也提供了企業家思考準備的架構:


1.當一五至三五%的員工患病,同時將近五%的員工必須請假,要如何維持運作?


2.當人力資源銳減,如何運用現有的營運持續計劃?


3.當所需原料、物品或服務斷絕時,如何繼續提供產品或服務?


4.如何做好防疫措施,防止病毒於機關企業內部擴散?


5.大流行期,如何將財務衝擊降到最低?如何保有迅速復原能力?


疾管局參考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提出以「維持業務」及「保護員工」兩個營運持續的要素:


根據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陳宗薊整理各單位預估H1N1對經濟可能造成的影響與損失,以澳洲智庫估計全球將損失四.四兆美元最多,世界銀行則預估全球將損失三兆美元,經濟衰退五%




疾管局參考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提出以「維持業務」及「保護員工」兩個營運持續的要素:

若無法以肥皂洗手時,可使用含六%以上酒精的乾洗手液。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完整的洗手,應花上至少唱兩次「生日快樂歌」的時間


(正確洗手方法指引:www.who.int/gpsc/clean_hands_protection/en/index.html


3. 正確使用口罩。疾管局提醒,不正確使用口罩,反而會增加傳播的風險。


一般外科、棉布及紙口罩即可預防飛沫及接觸感染。


沒生病的人是不需要戴口罩的,除非要與生病的人緊密接觸。在緊密接觸後,應立刻丟掉口罩,並以肥皂清潔雙手。


使用口罩時,需將口罩緊覆口鼻;使用期間,避免接觸口罩;如不小心接觸後,盡速洗手。當口罩變濕,迅速更換。紙口罩只能使用一次,布口罩每次使用後需清潔。


4. 出現不適症狀,儘速就醫


如果出現類流感的症狀(發燒、打噴嚏、流鼻水、打寒顫或肌肉酸痛)時,使用口罩阻擋飛沫,除就醫外,避免外出。


若確定是新流感,四十八小時內投藥,是預防演變為重症的關鍵。


而併發重症的高危險群,包括孕婦、慢性肺病患者(包括氣喘)、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免疫抑制患者等,更要特別注意。


疾管局已公布快速篩檢服務之藥物配置點:


http://flu.cdc.gov.tw/public/Attachment/981915154994.pdf)除公布的名單外,也可諮詢各地方衛生局。


yao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這本書的主角墨瑞就是作者的恩師,


得了ALS肌萎縮性脊髓側瑣硬化症,這是種神經系統的重症,


患者會逐漸萎縮。


 


墨瑞自問自己「我是要日漸萎靡不振,或是善加利用剩下的時間」


 


於是墨瑞希望將自己變成一本活教材「研究我緩慢步向死亡,觀察我身上發生的事,和我一道學習」


 


因此開始現身說法並上電視,接受媒體的訪問


曾經有一個主持人訪問墨瑞,問他最害怕的是什麼事?”


他回答:『就是很快會有,我得要別人幫我擦屁股。


 


這是一件多麼難堪又真實的事,但又應該用什麼態度來面對往後的人生比較重要


作者偶然與老師重逢,開始與老師的對話.每星期二見一次面,總共14堂墨瑞即過世了.


 


作者常常有這樣的想法


「我的日子填的滿滿的,但是我大部分的時間還是不滿足,


我到底怎麼了?


「死亡,是件悲傷的事。….但活的不快樂也是悲傷


 


透過與老師的對話漸漸明瞭人生最重要的部分


 


「生命是一連串的來回拉鋸。你想做某件事,但被迫做別的事。某件事傷害到你,而你知道這不應該。你把某件事視為理所當然,但你深知沒有什麼理所當然的事。…..對立面的衝突,就像拉長的橡皮筋,而我們大部分人都活在這其中。」


 


「太多人像是行屍走肉,就算他們做著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也似乎是半睡半醒,這是因為他們追逐的目標不對。生命若要有意義,就要投入去愛別人,投入去關懷你週遭的人,投入去創造一些讓你活得有目的、有意義的事情。」


 「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去接受愛,我們以為不值得愛,我們以為若接受了愛會變得軟弱,不過有個李文的智者說愛是唯一的理智行為」


在生命中我們每個人真的都一直在不停的忙碌,但常常忘了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的朋友


 


墨瑞說「我這輩子不管在哪,碰到的人都想東想西,要這要那,想要一輛新車想要一間新房子,想要最新的房子,然後他們也會迫不及待的告訴你,我買了這個買了那個」


「在我們的國家,對於我們想要的東西或我們需要的東西常常分不清」


「我們國家進行著一種洗腦…..他們把某件事一說再說,一再重複….擁有東西是好的,賺更多錢是好的,置產越多越好,商業行為越多越好。多就是好,一般人都被這一切矇蔽了,他們根本看不到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


 「我們必須對自己誠實,說真的你無法從這些東西獲得滿足,真正能給你滿足的是,不吝將自己擁有的東西與人分享」


 


「去做自己真心的事情,這樣去做的話,你不會感到失落,不會感到嫉妒不會羨慕別人擁有的東西,相反的你會覺得一切付出自有莫大的回報」


 


作者問了有關婚姻


 


墨瑞說「在這個文化環境中,你們滿心企望找到一個所愛的人,因為整個環境最欠缺的就是愛,但是如今的孩子可憐,,他們不是太過自私,無法真正的愛人被愛,不然就是興匆匆結了婚,六個月就離婚,他們不知到自己想從對方身上得到什麼.


 


愛情和婚姻由幾條不變的法則,如果你不尊重對方,你會有很大的麻煩,如果你不懂得折衷你會有很大的麻煩,如果你們之間不開誠布公,你會有很大的麻煩,而如果你們的生命沒有相當的共同價值,你會有很大的麻煩,你們必須要有相近的價值觀」


短短幾句話就將婚姻的重點講的清清楚楚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有一天會死,但沒有人把這當真,不然的話我們就不會這樣。但是有比較好的辦法。你要知道自己會死,並且隨時做好準備,這樣就好得多,這樣你在活著的時候,就可以真正的比較投入。」


 


在你死前寬恕自己然後寬恕別人 ,寬恕自己沒去做的事,寬恕自己本應該去做的事,你不能因為什麼事而終生報憾」


只有沒有遺憾才能好好的死,因此在我們還有的歲月,要記得寬恕別人和愛別人


 


「我們大都像是在夢遊。我們事實上並沒有完全體驗這個世界,因為我們在半醒半睡,做著自以為非作不可的事。」


 


 「學會了死亡你就學會了活著」


 


 這是很重要的一件功課,很難也很簡單,作者透過與恩師墨瑞的對話,讓他了解到人生真的需要和生命的價值,這過程也讓我們重新看待自己的生活,我們是不是還在做自以為很重要的事.而忽略了愛和寬恕和其他


 


「西藏生死書」也是在探討死亡的問題,我看完後跟先生說這本書最大的用意在教我們如何好好的死,先生回答我,「好好的活才能好好的死」


 


這兩本書都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本是宗教觀點,一本是智者觀點,都值得我們看值得我們學習,學習如何好好的活,懂得如何好好的活,就不會害怕面對死亡.


 


 



 

yao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9) 人氣()

在生活中有許多東西都不可缺少


其中「書」對我而言更是不能缺少的重要元素,而閱讀在我的生活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透過閱讀可以讓我沈澱  思考  反省及無限的喜悅


從中再度獲得能量向前的動力及展現另一種生命的可能和韌度


在此


為大家介紹最近閱讀的好書



一碗陽春麵的回憶


 


無意中看到由醫學博士周希諴所寫的「一碗陽春的回憶」


有許多的感觸和感動.


 


一位癌末病人求診之後與他孩子互動的種種行為,是那麼平凡卻溫馨,處處更見真情,這本書主要分享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小幸福.


 


緣起:一位社工師與主角孩子的互動,一天社工師帶主角的孩子去吃麵,社工師心想「這三個全身充滿活力,又餓壞的小朋友,到時候會不會每個人點一碗牛肉麵,再加一盤滷菜,那要怎麼辦才好,口袋裡的錢不知道夠不夠?


 


結果三個孩子說「我們只要一碗陽春麵就好」讓這位社工人員有點慚愧......


 


也因為這些孩子這麼懂事讓原本只是想請他們吃飯的社工人員上了一課,而將這故事傳開,也讓人好奇家境貧窮的主角婉如如何教養這些孩子,書中不溫不火的描述,讓我們看到安貧樂道,當這事件曝光後,他們仍然堅持只要祝福不要捐款令人佩服.


 


書中透過婉如這個故事,也傳達的一些理念同時介紹了安寧療護的功能和意義


其中教導主角一家如何面對死亡更是整個故事完美的句點更是值得推廣的一個面對生死的態度.


 


面對死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每個人又都會碰到,因此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就很重要了,因此作者的醫療團隊為婉如作了一次生命環顧讓婉如自己了解曾擁有過的東西.


 


除了金錢物質外讓人生幸福的還有四件事 感恩  懺悔  關心及道別.讓婉如在有限的日子對自己親人說出心中的愛和感謝甚至對不起,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這樣就能坦然面對死亡然後道別.死亡也可以是很溫馨的離去.


 


記得好多年前我看「西藏生死書」一千多頁,看完我跟先生講整本書的意義跟重點就是教你如何好好的死,先生回答我「要能夠好好的死先要好好的活」


 


「你真厲害果真比我有智慧,我看了好幾天悟出這個道理,你好好的活更高段」


 


我說


的確只有好好的活才能有好的善終,在生活裡能好好的活好好的面對這樣對生命就比較不會有遺憾,當然面對死亡也比較能坦然.


 


在「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一書中也談到這些問題,面對死亡既是無可避免的事那也應好好學習,當那天來臨時是不是能比較無憾而且坦然.


 


一碗陽春麵的故事不只溫馨也是傳達一個態度一個理念「與生命溝通」


值得大家一讀.



 

yao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 人氣()

五年祭


在格友瑪妮看到五年祭的介紹


記得小時後媽媽說我會唱山地歌,也不知是在花蓮出生的關係


還是....


總之從年輕就很喜歡少數民族的文化,尤其那手織布更愛不釋手


已收藏很多,但每看到還想買,主要是這東西已很少人在做,加上流通的慢


做的人就愈來愈少,好怕失傳,即始家裡已很多很多....


看到還是會用行動支持一下


原住民的慶典對於我算陌生,偶而從電視看到,自己卻不曾親自參加過


今日看到瑪妮的介紹


我迫不及待要將這麼美好又少數的文化與大家分享















 


大雨過後的大竹高溪, 暴漲的溪水挾著泥, 這是我故鄉的水, 在大武山腳下。 今年對我的部落是很特別的一年。 聽說我的族人己經在兩周前忙著準備五年祭的祭儀。全村的壯丁到深山裏砍祭典用的竹竿, 祭材都己備妥。


 




五年祭是排灣族最盛大的祭典。神話傳說有個叫lemej 的男子,在家中燒木屑,被靈界的Drengerh看到,她便點燃小米梗,順著煙來到人間lemej的家。當女神Drengerh發現人間的產物非常少,相約三天後見面。果然女神Drengerh依約來到,並帶著小米等雜食作物的種子,命lemej在屋外播種。


                


 



( 他生前曾經是部落裏獵山豬的好手)


後來lemej隨著小米梗燃燒的煙,來到靈界學習Maljveq(五年祭的祭儀)、婚禮等祭儀。學成後,lemej和女神Drengerh在靈界結婚,生了四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等孩子長大成人,女神Drengerh要lemej將孩子帶回人間,並將這些祭儀傳給後代。



 




以後排灣族的先祖向女神學習祭儀以祈求五穀豐收、學習農作種植,並與女神約定,在一段時間內以燃燒小米粳為記號,請神靈降臨人間。



 




(祖母輩有些都過世多年, 看見她們的舞姿, 讓我聯想起她們的歌聲...)



今年的五年祭從十月二十一日起到二十五日結束,從準備材料到祭典完畢,所有活動由女祭師主導,並全村參與祭禮。今年我的部落也已有了新的女巫師繼位。


     


 



( 20幾 年前的老人家, 抽的是自製的竹煙桿, 到了母親那一代, 已經沒有婦女抽煙了)


巫師的職位是世襲的, 20 幾年, 我的外婆曾是族裏的巫師, 後來受洗成為基督徒。她的衣鉢傳給她妹妹的長女。按照長女繼承的傳統, 如果外婆沒有成為基督徒, 不知今年主持祭儀的巫師會不會是我!?  ( 族人看了會笑的滿地找牙, 因為我連母語都說的不好 )



      



 


祭禮的第一天清晨,頭目率族人盛裝至祖靈壇前行迎靈祭禮,由祭司於祭台供奉祭品,祭師燃燒小米梗為煙號。


 



 



祭司高聲呼喚大武山的祖靈, 並領唱祭歌, 部落族人以歌舞歡迎祖靈共度五年祭。( 這是我的部落, 當然它的建築己經很現代)


 



 



祭司用樹皮紮成十六顆藤球,經誦念祈福,並給每一只藤球賦予健康、財富、吉凶運或等不同靈力,供刺球祭儀用。


 



 



參加刺球勇士有護身符經祭師繫在手脕上,保佑平安。


 




這些很多是20年前五年祭的舊照片,刺球是五年祭中的高潮,刺球竿依刺球者身份的尊卑而有差別。階級高的,竹竿較長,雕飾美觀,刺針亦多。


 



 


當刺球被奮力拋上天際,所有刺球者莫不聚精會神仰天凝視....



 



觀眾屏氣凝神......


      


 



要用雙手操控十幾公尺長的竹竿,去刺中直徑不過十公分的籐球,不僅須要技巧,還得有好眼力, 刺球莫不全神貫注, 以得到幸運之球的眷顧。



 



不是所有的籐球都帶來福氣, 有一年一位部落的青年在山上捉野兔時, 不慎從山崖墜落致死, 巫師說, 前一次的五年祭, 他曾刺中了凶球當然那是老一代人對禍福的解釋, 現在的族人將它當作是一種娛樂性的竸賽 。


     


 



每當有人刺中籐球時,現場爆起一陣熱烈的歡呼,若有連續刺中兩顆籐球者,便被視為當天的英雄,刺球祭後大夥兒到英雄家歌舞慶賀


 



 


這種帶羽毛的頭飾, 表示他的地位尊榮。




          



 


這山豬皮做的頭飾是平民冠., 白色的該是山豬牙.
 



 



 


祭儀後的歌舞


 


 




舞場上很多族人早己不在人世。




這張是15 年前的五年祭, 也在我部落。

 

 


 


雖是20 年前的服飾, 但一針一線精心構圖, 這樣的一件大約得花我三個月的時間才能手工完成。


 

yao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97年電話費(室內電話)又再次降價嚕~ 快去設定!



 


(好康分享) 97年電話費(室內電話)又再次降價嚕~ 快去設定!



 



已確認過1200是中華電信費率查詢號碼沒錯,且設


 


定過程ok,但需自己設定

中華電信室內電話改成『 5分鐘 1.5元』,但是中


 


華電信每次都不公佈 ,還要自己去公佈欄看,


 


到這個消息後大家趕快打語音電話做更改吧,每


 


支室內電話的原本預設為 3分鐘 1.6元, 設定後將


 


改成 5分鐘 1.5元!


 


說實在,差粉多!


 


如何修改設定 :


1. 拿起家裡的室內電話撥打 1200 ,進入語音系統


2. 然後按 1 ,選擇「室內電話費率選擇


 


3. 再按 1「設定室內電話選擇」


 


4. 接下來語音系統會報出你家的電話號碼, 正確


 


1


 


5. 接下來按 2「選擇基本型」


 


6. 再來按 3,系統會提示 :「選擇 C方案,每 5


 


1.5元」再按 1 後就完成


 


7. 最後恭喜你囉!修改完成


 


yao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一個奶業工人的真心話-中國傳來


 


( 2008-09-18 )  


內容有待證實,先看看就好~!!



有人說其實加的根本不是三聚氰胺 (melamine) ,而是更毒的…………尿素 (urea)

我不想再忍了,我所知道的奶業內幕如下!

我所學的專業是乳品工藝,剛畢業曾在某國內老大級乳中國業集團工作。職位是收奶員。
這幾天的三鹿事件,沸沸揚揚。其實在我看來,沒什麼奇怪的,事情總是要被揭穿的,只不過是時間問題,以及是哪一家企業成為那個撞上槍口的倒楣蛋。

三聚氰胺只是冰山的一角。也許這個事件就要告一個段落,或許僅僅是個序幕的開始…。

離職的員工到處去說原來公司的“壞話",這個員工一定個沒有道德的人。
曾經我也是這麼認為的,可最近我的想法變了。
一個知道內情而不去告訴別人,眼看著別人吃虧上當的人,那才是個徹底道德敗壞的人。

離職後,我沒喝過一滴奶!

我先講一下,收奶的過程。
奶農的牛奶由當地附近村鎮的奶站化驗收集,按品質高低,分等級付給奶農錢。
品質的指標不外乎 pH值、蛋白質、幹物質這幾項。
然後由奶站(當然了奶站是私人老闆的)用罐裝車混裝後運到工廠,然後由工廠取樣化驗,測算指標同樣按品質高低,分等級付給奶站錢。
不知道大家看沒看出來,想沒想到這種操作模式會出現什麼問題?有人說了,不是“天然牧場”“工業化收集嗎”?
有,的確有。但是我只能說:兄弟,你很傻,很天真!

奶農想多賺錢怎麼辦呢?簡單啊,摻水啊。
那摻水指標降低就賣不上好價了,怎麼辦?簡單啊摻****啊。
奶站想多賺錢怎麼辦呢?簡單啊……。
奶站的奶是從各個散戶收來混裝到罐車的,有一家的突然變質了,怎麼辦啊,全車都倒了嗎?
幾十噸一罐的奶,蛋白質低了怎麼辦?幹物質低了怎麼辦?pH值低了怎麼辦?
有的牛病了打過抗生素怎麼辦?有的牛催奶打激素怎麼辦?

話說回來了,奶農那點小計量能瞞奶站嗎?奶站那點小九九能瞞工廠嗎?如果我說,奶站不知情,工廠不知情。
都是“不法奶農”幹的壞事,全國人民要把矛頭指向他們批判。那我可就真的,很傻,很天真。

我們從來不拒收奶,因為我們知道,一件東西是要充分利用的,這樣才能取得最大的價值,獲得最大的利潤。我們分罐儲藏。
最好的奶,供到車間做優酪乳(發酵型優酪乳或攪拌型優酪乳),因為不是好奶做不出來。
其次,做純牛奶,高鈣奶之類的。再差的奶做花色奶即花生奶,早餐奶等。
還有那些發酸的奶怎麼辦呢,當然不能倒了,做酸性乳飲料,就是廣告狂哄亂炸的,女人小孩都喝的***



這是本公司最大的利潤所在,一盒奶的成本,還沒有哪個包裝盒值錢。
還有那種臭的熏人的奶怎麼辦呢,簡單,做冰激淩味道最好。
還有那些又臭成粘稠狀的怎麼辦呢,做奶粉。當然這叫工業粉,它有它的用途,不是裝袋子就上市場的。

我們有全球最大最先進的立體式倉庫,媒體都讚揚過,可是你就沒想想這快速消費品,生產出來就要賣的,搞那麼大倉庫什麼用?
酸性乳飲料越存放味道越好。



那有人問了,生產日期怎麼辦?簡單啊,提前打一個月,你也許不信吧,因為在你心中那是小黑工廠做的事。



那又有人問了,市場上賣的豈不是過期奶?我就這麼告訴你吧,你手中那盒奶就是過期一周了,你喝也沒問題。



因為你所賣的奶是超高溫(UHT)滅菌液態奶。

關於UHT滅乳到底有沒有營養,我不想再說了,因為這個涉及到某人在某年為中國提出的一個口號,我們正向這個口號邁進,別管你喝的是什麼奶,反正是牛奶。
有個廣告,中國某企業已經是這種超高溫滅菌乳全球產銷量第一,難道是那些乳業發達國家真的比不上我們了嗎?



其實是人家不生產這種乳品了。這笑話有點冷是吧。
那有人說了,我們以後喝高端奶吧,廣告都說想過有品位的生活就喝那種奶。



是啊,那奶是貴啊,貴的東西就好啊,那奶蛋白質高啊,高,實在是高,這一點澳大利亞人都服我們啊。
我就不相信地球上的奶牛能擠出那麼高蛋白質的奶…。
此言一出,某些專家就會來“闢謠”又得列出一套資料理論,來“引導”大家。



是啊,我嘴沒人家的大,錢更沒人家拿的多…。
還有很多關鍵的還是不說為好,知道了對大家誰都不好。因爲生活是美好的。

真實案例看三鹿奶粉背後的恐怖的行業潛在規則

目前鬧得沸沸揚揚的三鹿奶粉事件,作為一個可能的知情者和懂點化學的人,我也來談談我的觀點:

1
、媒體也好,廠家也好,國家品質監督也好,還是在忽攏大家。
為什麼我敢這麼說,因為三聚氰氨根本不可能直接加入牛奶中,三聚氰氨的市場售價並不低,奶農不可能不計成本的提高濃度。
其次,三聚氰氨水溶性較差,要想完全溶於牛奶比較麻煩。
那為什麼媒體、廠家、國家品質監督要異口同聲的說是不法之徒加入了三聚氰氨?



其實就是為了掩蓋一個更可怕的問題,那就是加入其他毒性更大的東西,說穿了就是尿素。
尿素作為一種便宜的農家化肥,真是經濟實惠的“好添加劑”。

2
、為什麼要加尿素,因為各乳品公司收購鮮奶,測試的標準主要是奶的蛋白質含量,說穿了就是氮的含量。
尿素作為一種最普遍的氮肥,由於它獨特的分子結構,記得好象是兩個氮分子配個什麼我忘了,氮的含量當然高了,混入奶中,提高氮濃
度,價格自然也賣得高了。


3
、尿素怎麼轉化為三聚氰氨的?很簡單,奶粉的生產過程就是將鮮奶放在封閉的環境高溫環境下,然後採取噴霧的方式直接轉化成粉狀就成了奶粉,而尿素在高溫下會產生變化,生成三聚氰氨。OK,有毒的奶粉就這樣生成了。

最後,我再談談我怎麼知道這些內幕的

前幾年,是 2001年還是 2002年,我記不太清楚了。
在辦理一件帶黑社會性質的案件時,他們主要罪狀之一就是把持我市某區的牛奶收購市場,長期依此沖好。



我們在辦案中就瞭解到,他們在牛奶中加入尿素、少量食用油,然後加大量水(良心好的加自來水,不好的就直接加池塘或者田裏的水)
最後用專用的攪拌機進行攪拌,一批蛋白質濃度高的鮮奶誕生了。但最後幾個犯罪分子都翻供,說他們這種做法是普遍的,並不是他們發明的。

後來我們專門去天友瞭解,確實如此。他們對牛奶收購中出現的這些問題,根本沒有比較有效的檢測措施,或者是因為收購站點太多,沒有精力和金錢來負擔這麼大的檢測開銷。所以對廣大奶農的行為,基本上採取的是默認的態度,而且據在天友的瞭解,這種現象在全國的乳製品行業是普遍的。只要存在向奶農收購牛奶,就普遍存在此類現象。所以三鹿事件的發生就是必然的,



而且這次三鹿出了事,全國其他所有乳製品企業都保持沉默,沒有一家跳出來指責。



什麼原因大家看了我此帖應該心裏有數了吧。最後容我問大家一句,這樣的牛奶你們敢喝嗎?

yao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有些事我們是不是因為是親人就忽略了

因為親人有的是時間


有的是機會


 可是


時間卻常常不等人


機會也不再來


介紹一篇好文


再一次提醒  


  溫柔對待親人


 


 

yao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生中你和多少人約過會

   但有沒有和她或她約過會

 介紹了100本好書,要逐一看完,可能有點累


  特別將她薦給您  


   和另一女人約會       


                           


      

yao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undergo.htm 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歷 _于美人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familyedu.htm
高材生……人情世故0_蔣碧君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habit.htm
你被習慣牽著走嗎?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gentle.htm
溫柔對待親愛的人 _聖嚴法師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vexed.htm
煩惱只是投影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not.htm
如果生活充滿否定句… _洪蘭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tears.htm
我的眼淚你最懂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learning.htm
專業內要內行專業外不外行 _高希均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morequality.htm
人品比人才重要 _林宜諄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key.htm
鑰匙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member.htm
夫妻是一輩子的事 _孫越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coming.htm
及早規劃未來的生活 _謝春滿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mismake.htm "
失誤"的行程比"光速 "還快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cherry.htm
來去摘櫻桃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river.htm
小河流的旅程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dontcare.htm
原來快樂的人是計較的少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word.htm
王永慶的一席話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taichi.htm
太極拳 _張輝誠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11006.html
一個缺角圓的故事∼捨與得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maintain.htm
近看王永慶的養生實踐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shoes.htm
吳淡如的挑鞋理論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crack.htm
台灣國際人才水位警戒 _許瓊文、許維真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hands.htm
牽手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morale.htm
情緒的四放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read.htm
閱讀是瞭望世界的方式 _李雪莉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care.htm
關懷弱勢∼教育階級化,窮人絕望 _李月華、周慧菁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competation.htm
你的個性有競爭力嗎? _楊基寬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early.htm
太早得到 _侯文詠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now.htm
認真地活在當下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hit.htm
每個打擊,都有它的意義 _嚴長壽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question.htm
笨問題;好答案! _吳若權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circle.htm
缺角的地方不去看它,整個杯子就是圓的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osca.htm
張艾嘉的故事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business.htm
企業欣賞的人才,是具有高度commonsense的人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mahappy.htm
母親節快樂!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classmate.htm
你是我高中同學嗎? _李瑟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live.htm
活著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percent.htm
愛,何必百分百 _? 劉墉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sweetlife.htm
與自己的甜蜜生活 _王溢嘉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lifelearn.htm
張忠謀先生談學習 _張麗容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encourage.htm
清大學務長的一席話∼只要你努力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money.htm
何麗玲談處世哲學 _陶禮君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donttell.htm
懂得什麼時候不要說話,是一種智慧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road.htm
放慢腳步走對路 _吳若權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cultivate.htm
天地禪院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clean.htm
被擦掉的名字 _侯文詠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teach.htm
功課不好的孩子可以教好 _李家同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changemind.htm
轉境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blacksheep.htm
當家裡出了黑羊 _黃惠如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woman.htm
女性的偉大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crazy.htm
你家孩子讓人抓狂? _吳若女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tea.htm
浮生若茶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bottle.htm
人生的瓶子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8years.htm
八天與八年 _吳若權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3hours.htm
一輩子與三小時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piano.htm
鋼琴課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40year.htm
儲備四十歲的能力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valuable.htm
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把握現在的幸福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psychology.htm
做孩子的心理醫生 _游乾桂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99.htm
三件99_王文華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manner.htm
態度比教育、金錢、環境還重要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experience.htm
一生受用不盡的經驗 _洪蘭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textrue.htm
夫婦不是講理的關係 _張忠謀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braindance.htm
讓你的腦袋跳起舞來 _于東輝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moon.htm
公主的月亮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childhood.htm
每天起笑∼ 童言童語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chance.htm
給孩子跌倒的機會 _洪蘭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ticket.htm
車 票 _李家同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grief.htm
我有悲傷的權利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lifeedu.htm
潛移默化的生命教育 _洪蘭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hard.htm
讓心"歸零" _施以諾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university.htm
大學生知多少? _李家同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appreciate.htm
只有你能欣賞我∼零分的背後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dobest.htm
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且堅持到底……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last.htm
最後一句「我愛你」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deeplove.htm
在深情中長大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handkerchief.htm
手帕交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talk.htm
天天碎碎念.美夢也會碎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deadgod.htm
死神在酒吧 _侯文詠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select.htm
執著跟放手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teacher.htm
老師的特質 _? Z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forest.htm
森呼吸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poorwish.htm
窮人的遺囑 _李家同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filial.htm
回家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onion.htm
生活就像洋蔥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home.htm
家∼不是講理的地方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wrapper.htm
你的獨木舟是什麼?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spoil.htm
捨不得孩子吃苦,將來他會更苦!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clear.htm
等你老了才明白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niceschool.htm
一所最好的大學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mrwun.htm
給下一輪的溫世仁 _陳文茜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lion.htm
一隻獅子和一個瓶子 的故事 _紫丁香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get.htm
人生 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justdoit.htm
想做的事就去做 _大前研一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bucket.htm
漏水的水桶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warn.htm
媽媽的叮嚀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weight.htm
水有多重?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bye.htm
溫柔地告別 _林芝安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ten.htm
一起向諸葛亮學十堂課 _盧平國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good.htm
你不必追求優秀,但你可以做到良好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yourself.htm
你管得住自己嗎? _羅詩誠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baseball.htm
棒球靈魂學 _顏擇雅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happylot.htm
給有福氣的人看 _張忠謀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happiness.htm
幸福的首要條件 _吳淡如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letter3.htm
給高三愛班家長的信 _徐茂瑋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cricket.htm
你聽到蟋蟀聲了嗎?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health.htm
健康的排毒餐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compete.htm
是誰斷送孩子競爭力? _戴章皇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miner.htm
永恆的愛∼瑞芳煤礦的感人故事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thinking.htm
一個女人20年來的心路歷程 _鐘無豔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daughter.htm
我的保母日記:一定要有女兒ㄛ _piggy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spunk.htm
離開那看似最賺錢,卻不再進步的地方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direction.htm
人不怕笨、不怕醜,只怕沒方向 _戴晨志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takecareof.htm>
老師,請你要保重 _李宜蓁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19bed.htm 19
床是愛滋媽媽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bringup.htm
老人安養院牆上的文章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carefor.htm
【關懷學生】關心高中職的孩子 _中義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thankful.htm
陌生人的一碗麵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courage.htm
做自己的太陽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wellbeing.htm
尋找幸福的密碼 _黃惠如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windows.htm
幕永不落下∼窗外 _李家同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reflex.htm
生命就是你的反射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coonfidence.htm
自信,就是不要跟自己過不去 _黑幼龍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growup.htm
放手更能讓他長大 _吳淡如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control.htm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學習做更好的溝通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mother.htm
和另一女人約會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exchange.htm
交換理論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learn.htm
香蕉皮領導∼如何從摔跤中學習 _吳怡靜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forever.htm
新阿甘正傳∼給所有不放棄的人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bearing.htm
格局決定結局、 態度決定高度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oldman.htm
請多一些關懷、多一點愛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turnbest.htm
危機即轉機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30year.htm
高投資 低報酬∼30歲的焦慮 _楊瑪利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retire.htm
養不起的未來∼永不退休的人生 _楊艾俐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water.htm
杯水寄情∼與所有母親分享! _李寬麗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sucess.htm
成功條件不在聰明,在人格特質 _洪蘭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hunt.htm
獵狗抓兔子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children.htm
「愛」就是一切的答案 ∼老師,哇洗撈ㄉㄨㄚˇ _李寬麗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turn.htm
不是路已走到盡頭,而是該轉彎了!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monkey.htm
五隻猴子的啟示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student.htm
騙老師的學生 _李家同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leader.htm
跨世紀主管應有之思維 _呂鴻德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wall.htm
讓教育高牆倒下 _李家同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child.htm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 _查爾斯.韓第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poor.htm
不能讓窮孩子落入永遠的貧困 _李家同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future.htm
前途無量 _李家同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hurt.htm
距離愈近,傷害愈深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awaken.htm
小故事大道理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feeling.htm
情緒腳本DIY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giraff.html
淡淡的也是種哲學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cancer.htm
別做地球的癌細胞 _李家同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sky.htm
給自己一點空間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vision.htm
御風而上-嚴長壽談視野與溝通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quality.htm
有了優質服務,沒有了優質孩子! _張兆球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humorous.htm
教你幽默到心田 _劉墉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happy.htm
給別人快樂,就是給自己幸福 _林火旺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nerve.htm
當逆境到來,你像什麼?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loveletter.htm
老爸的英文情書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alone.htm
獨處,是一門美麗的自修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meet.htm
相遇,不是用來生氣的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9570395532.htm
當生命請你吃檸檬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986-417-009-0.htm
人生的不標準答案 _張忠樸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986-417-029-5.htm
馬英九《露出馬腳》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friend.htm
永遠的朋友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temple.htm
寺廟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beused.htm
習慣與你一起看文章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mbreakfast.htm
感人札記~麥當勞的早餐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gohome.htm
愛的空間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lschild.htm
親愛的麗山之子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lschild.htm
一封學姐的話 _鍾介文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life.htm
我真的很不錯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both.htm
男女友誼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truelove.htm
真心喜歡一個人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letter.htm
一封父親給女兒的遺書 _邱文周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rice.htm
一碗白飯 _仲南萍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times.htm
把握當下,莫等待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study.htm
學習生涯 _張忠謀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only.htm
律師的獨子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loveedu.htm
一輪明月照我心
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action.htm
真愛?

yao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有錢人?


祝福您 成為快樂的有錢人


轉載自 yahoo


( 2008/01/14 16:05 王志鈞 )

http://tw.money.yahoo.com/column_article/adbf/d_a_080114_51_s3ix



有錢人是什麼?有錢人過什麼樣的生活?有錢人的思考方式怎樣?到底我們該如何變身有錢人呢?我想,這一連串的問題,都是中產階級所關切者,更是社會底層想翻身致富者,無時不刻在夢想的焦點。




富貴,人之所欲也。但是,到底什麼叫「有錢人」呢?如果沒把這個定義弄清楚,恐怕窮我們一生,都達不到有錢的境界。




有錢人是指存款簿裡有一百萬?一千萬?還是一億呢?或者名下要有一棟房子?一棟豪宅?還是一張高爾夫球場的貴賓證呢?




我想,如果一個名下有十棟屋子的人,有天走入便利商店,想買一包泡麵來吃,結果口袋裡卻連十五塊錢都沒有,這樣的富貴叫做紙上財富,是帳面上有資產,口袋裡卻沒有現金流量。所以,現金流量才是一個人被稱為「有錢人」的關鍵。




《富爸爸窮爸爸》這本理財暢銷書,早已指出一個重點,許多人都把資產當作有錢的關鍵,導致大家終其一生只為一間房屋奮鬥,辛苦買房子,卻成了房奴,上班辛苦賺來的金錢都繳交給銀行,甚至讓房屋貸款本息高過本薪,入不敷出,成了卡債、房債一族。




有多少人是為了「紙上資產」而奮鬥,卻忽略掉口袋裡的現金流量呢?如果一個小老百姓,口袋裡永遠有銅板與鈔票,這些鈔票足夠他每餐都能吃得飽,甚至帶女友吃浪漫的燭光晚餐,帶家人到海外旅遊,這些口袋裡的鈔票足夠他買到人生中讓他與家人快樂的東西,我不明白,這樣的人有什麼條件不能被稱作「有錢人」呢?




在我個人的認知裡,有錢人只需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口袋裡保有現金;第二,這些現金要足夠買到他人生中夢想的東西;第三,要確保現金流量永遠不中斷。




這三個條件中,何者最重要?我認為是第二點,就是一個人到底有沒有想過人生中夢想的東西是什麼?如果口袋裡有錢了,只是要跟大學同班同學比財富、比頭銜、比豪宅、比跑車,我覺得這樣的人生很空虛,永遠只在盲目追逐社會的主流價值而已。




但如果一個人能夠很清楚自己的夢想是什麼,知道圓滿哪些夢想會讓自己很快樂,那麼他就會謹慎理財,謹慎的使用口袋裡的每一筆錢。如果口袋裡的現金,目前買不到他夢想中的東西,他就必須想方設法把錢變大,同時是在不虧錢的狀況下把錢養大。




這一個將現金放到投資理財標的中,暫時忍受有一段時間現金不在口袋裡的日子,目的則是為了圓滿夢想,為了確保將來現金流量更大,這一個過程,其實就叫做理財行為。




扣除掉只有紙上資產的假有錢人以外,許多的人銀行存款帳上有很多個0,但卻成了守財奴,捨不得花錢圓滿人生,這樣的有錢人是無趣的,比徒有紙上資產者更糟糕,因為他們根本捨不得花錢購買讓他們快樂的東西。或者說,他們人生無夢,只有守著錢才會快樂。




你想當哪種有錢人呢?在思考口袋現金如何源源而來之前,先想想你人生的夢想為何?快樂為何?恐怕更為重要!


yao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孩子的成功,99%來自媽媽的努力 ?


周杰倫,萬千青少年為他的歌聲而癡迷、崇拜的一位天皇巨星,對母親葉惠美有著似海深情,因為在他最孤獨最無助的時候,是媽媽用溫暖的臂膀支撐著他。所以周杰倫一直說,「只要媽媽高興,我願意為她付出一切!」


  音樂天才破裂的家



  周杰倫出生於1979年1月,媽媽葉惠美是台北淡江小學的美術老師,爸爸是淡江中學的物理老師。周杰倫4歲讀幼稚園時,葉惠美把他送到淡江山葉幼兒音樂班學鋼琴。平時活潑好動的小杰倫一站到鋼琴面前,竟是出奇的安靜,聽老師彈奏一遍自己就能復彈出來,老師告訴葉惠美,這孩子很有天分!

  為了培養杰倫的音樂素質,葉惠美主張拿出家裏全部積蓄為杰倫買一架好鋼琴,請最好的鋼琴老師為杰倫輔導。而杰倫的爸爸則認為不必這麼認真,男孩子嘛,隨意一點,沒必要拿出全部積蓄投資。最後,葉惠美還是背著丈夫為杰倫買了一架鋼琴,弄得杰倫爸很不高興。小學三年級時,杰倫偶然聽到世界名曲《天鵝湖》,被大提琴憂傷淒美的曲調迷住了,葉惠美沒和丈夫商量又為杰倫購買了大提琴。

  杰倫爸對妻子葉惠美「孤注一擲」的做法嗤之以鼻,他回家就指責葉惠美的不是,家庭裡的溫馨越來越少,爭吵越來越多。杰倫不知道爸爸為什麼總要找媽媽吵鬧,他用自己稚嫩的詩行記下他的困惑和傷感:

  從小到大只有媽媽的溫暖為什麼我爸爸那麼兇


 


   如果真的我有一雙翅膀兩雙翅膀隨時出發

  偷偷出發我一定帶走我媽媽……

  這傷感的詩行杰倫後來為它譜了曲,就是那首令萬千歌迷傷感的《爸,我回來了》。

  周杰倫初中二年級時,父母終於離婚。14歲的周杰倫寫道:「爸爸媽媽彼此沒有愛,難道這就是生命的真諦?」沉默、倔強和叛逆已經塑造了另一個周杰倫。



  世人不識君苦悶中的徘徊

  周杰倫有音樂天賦,但功課卻很糟。高中聯考總分只有100多分,連普通高中也沒考上,前途一片黯淡,母子倆相對無言,難道兒子就這麼完了?恰好淡江中學第一屆音樂班正在招生,周杰倫考上了。

  因為彈得一手好鋼琴,拉得一手好大提琴,又時常活躍在籃球場上,周杰倫成為許多女同學關注和談論的對象。但是,周杰倫卻常常面無表情,很少露出一絲笑容,除了音樂成績出類拔萃以外,其它科目成績幾乎全線紅字,老師們紛紛認為他智力低下,他的英語老師甚至直言不諱對葉惠美說周杰倫有智力障礙。葉惠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她還是決定要把杰倫培養成才,至少當一個鋼琴師吧。葉惠美沒有指責杰倫,她認為杰倫走到今天冷漠、叛逆的地步是家庭的不和睦造成的,並且深信自己的孩子沒有智力障礙,於是她嚐試用姐弟式的關心來「馴服」周杰倫,規定自己「三不」:不嘮叨、不指責、不脅迫兒子。

  果然如老師們的預測,周杰倫沒有考上大學。葉惠美多方打聽後,鼓勵杰倫去考台北大學音樂系,結果他沒有被錄取。周杰倫咬著牙考第二次,還是失敗了。媽媽和外婆外公都為杰倫的前途擔憂,這孩子究竟將來能幹什麼呢?

  極度迷惘的周杰倫無所事事,只好等待服海軍兵役,這期間,竟得了殭直性脊椎炎,令人沮喪的是這種病無法根治,只能靠藥物緩解,到了晚期全身甚至會像殭屍一樣僵硬,也可能導致癱瘓。葉惠美和外婆說起杰倫就垂淚。





  母愛呵護下一飛沖天

  病緩解一些後,周杰倫到一家餐廳打工,作為端盤工的他因為時常打翻菜盤,每個月的工資幾乎被扣掉了一半。餐廳中有一台鋼琴,一次閒暇時周杰倫彈了一曲《肖邦舞曲》,把老闆驚呆了,老闆靈機一動,叫周杰倫不要端盤子了,就在餐廳彈琴,然後請來電視台記者炒作,不但使得餐廳生意火爆起來,還節約了一大筆請鋼琴師的費用。

  葉惠美感受到了杰倫的音樂潛能,她替兒子在台北星光電視台娛樂節目「超猛新人王」報了名。周杰倫精心創作了一首歌曲《夢有翅膀》,但他對自己的演唱實在沒信心,請了一位歌手演唱。演唱者不能理解他的曲風,而他的鋼琴伴奏又顯得怪異,弄得台下聽眾噓聲一片,初出茅廬的一場表演徹底搞砸了。

  葉惠美急了,性格內向的她鼓起勇氣找到了主持人吳宗憲,把《夢有翅膀》的曲譜拿給他看。吳宗憲當時是台灣阿爾發音樂公司的老闆,他對周杰倫的第一印象並不好,應付似的拿起曲譜掃了一眼,卻是眼睛一亮,歌譜不僅抄寫得工工整整,而且譜得十分複雜。慧眼的他立即改變了主意:「這孩子還可以,明天叫他到我公司來上班!」

  周杰倫進了音樂公司任音樂製作助理,在媽媽的鼓勵下,每天主動幫同事們買盒飯,大家對這個沉默寡言但又勤快的小伙子有了好感。而葉惠美總擔心杰倫冷漠而倔強,又不善言辭,生怕他無意中把老闆和員工們得罪了,於是常常在下班時間站在公司門口,準備一些可口的比薩、炸雞送給員工,請他們包涵杰倫。一來二往,葉惠美對公司員工比周杰倫還熟悉,同事們都知道周杰倫有一個好媽媽。

  周杰倫很快創作出大量的歌曲,但讓吳宗憲感到不可理解的是,他創作的歌詞總是怪怪的,音樂圈內幾乎沒有人喜歡。一次,周杰倫又拿著自己的得意之作送給吳宗憲審讀。這次吳宗憲連看都不看,便將那首歌曲揉成一團,隨手丟進身邊的垃圾桶裡去了。周杰倫的眼淚禁不住流了出來。

  是放棄還是繼續?媽媽每天來公司門口已經成為一道風景線,如果放棄,太對不起媽媽了,周杰倫硬著頭皮支撐著,他吃住都在辦公室,以每天一首歌的速度進行創作。葉惠美每天晚上都到公司看望杰倫,望著日漸消瘦的兒子,她強忍著不讓自己的淚水流出來,儘量說一些鼓勵的開心的話,然後將杰倫換下的髒衣服拿回去洗乾淨。一連一個多月,吳宗憲每天早上八點鐘上班時,總能準時見到周杰倫新的作品。終於,他被這位小伙子的勤奮和天賦深深地感動了,他「嗅」出了周杰倫的歌曲隱隱有一種味道,答應找歌手演唱他創作的歌曲。

  吳宗憲將周杰倫的《眼淚知道》推薦給天王歌星劉德華,劉德華看了一眼就拒絕了。不久,又將他的《雙節棍》推薦給火爆華語歌壇的張惠妹,沒料想,張惠妹也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吳宗憲決定給周杰倫最後一次機會,讓他自己演唱自己創作的歌曲,如果這樣也不行,他就只好請周杰倫走人了!他將周杰倫叫到辦公室,十分鄭重地說:「阿倫,給你10天的時間,如果你能寫出50首歌,而我可以從中挑出10首,那麼我就幫你出唱片。」

  老闆的話刺激得周杰倫興奮不已,他打電話告訴媽媽後就跑到街上買回一大箱方便麵。他想,就是拼了命,也要做最後的搏擊。

  周杰倫熬紅了雙眼如約寫出了50首歌曲,而且每一首都寫得結構合理,譜得工工整整。吳宗憲終於有了讚許的笑容,他挑選出10首,2001年初製成了周杰倫的第一張專輯《杰倫》。

  公司對這張唱片沒抱多大希望,能收回製作成本就算不錯了。然而《杰倫》橫空出世後,猶如一場猛烈的颱風橫掃台灣,很快被歌迷搶購一空。《杰倫》一舉奪得台灣當年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專輯、最佳製作人和最佳作曲人三項大獎。《杰倫》的成功讓公司始料不及,讓台灣的歌星們大跌眼鏡,紛紛詢問哪裏冒出來的周杰倫?如果說第一張專輯小有成就的話,那麼,周杰倫第二張專輯《范特西》已經形成了風暴,席捲了大陸、港台、東南亞整個華語歌壇,各種大獎紛至沓來。

  周杰倫終於成功了,他深深明白,沒有媽媽黑暗中明燈般的溫暖,他支撐不到今天,媽媽為他一直未再嫁,點點滴滴都是舐犢之情。他將所有的收入都交給媽媽掌管,儘管自己有了公寓,每個週末依然回家,同媽媽、外婆一起享受天倫之樂。葉惠美更是百感交集,當年丈夫的譏諷、老師的搖頭、生活的艱辛都隨風而去。

  葉惠美退休後,周杰倫總擔心媽媽寂寞,只要在台灣,他都回家同媽媽住在一起。週末時,他會約上媽媽一起去看午夜場的電影,媽媽喜歡看經典片,周杰倫就陪著看,而周杰倫喜歡看的前衛片,葉惠美也陪著兒子看,幸福的暖流縈繞在母子心間。周杰倫的第四張專輯就叫《葉惠美》,這是兒子獻給母親的禮物。

 


 

yao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A段班老師,遇上B段班的兒子… 
黃木蘭母子的求學路

蕭紫菡
兒子:「沒有意義,為什麼要做?」
 那本是一個「你好大家就好」的年歲國中。理個平頭、懂得考試與升學的語言,即便有時對這樣的生活,會產生些許不解,但,算算,不過三個三百六十五天,前進、前進永遠比停下來面對難題來得輕鬆。





 然而,對士曦來說,他就始終無法融入這樣的隊伍中。打從小學畢業,髮絲硬生生被理成一樣的高度起,他從來是選擇讓滿腹疑惑盡情拋出,進而面對、行動。當考卷發下,他絕不立刻埋首,而是問:「為什麼要考填充題?」;當國文要考注釋、背課文,他問:「為什麼要一字不漏才算對?」;當老師上課一點也不生動有趣,他問:「這麼無聊為什麼要專心?」、「為什麼要上第八節課?」、「為什麼一定要在A段班才叫好學生?」……



 於是,即便要被打,他一個字也不寫;不願為了拿高分抄答案;上國文課自己在底下用新方法研究高中才學得到的數學公式;無聊時,漫畫是最好的讀物;平常考很糟,但段考成績卻不差;後來,自願進B段班。



 他不做怪、不搗亂,可就不在那隊伍裡,老師曾經懷疑他的智商,後來認為他是「不配合」。「老師跟我說:『你不寫考卷、要看漫畫可以,但不要影響其他同學。』某天,我就去書店逛到一本《性史》漫畫,沒想太多就租來看,第二天上課時,老師看到我在看,整個人氣到要沒收。我還翻到封底跟老師說:『這是有經過教育部認可的。』」士曦笑著說:「後來的結局,好像是他要沒收,我跑給他追吧



 總之,國中三年,他總是可以明顯感覺到老師的不接納。他說,「要是在國小,我還會非常在意別人怎麼看我,考慮要不要配合一點?一進入國中,我掙扎很久,到底要不要表現得合他們胃口?合他們胃口很容易啊,你只要稍微怎麼做,老師就會覺得我變了



 但,做了沒一會兒,士曦就說,他沒有辦法,他還是只會做那個不寫填充、不背解釋的自己,問他為什麼?他說:「沒有意義啊!」



母親:「我完全孤立。」
 那本是一個「別人好我就好」的角色母親。料理一家起居,懂得順從與管教的節奏,丈夫、兒子就幾乎是存在的全部了。很渺小,卻也很習慣。



 然而,對黃木蘭而言,她從沒想過,自己必須脫離出和許多女性一樣的隊伍之外。士曦進入國中前,從未反抗過什麼,一切看來都好,而當他開始不寫考卷、不上第八節、上課不看課本時她無可想像、無所憑藉。



 她向來認為要讓孩子快樂,但成長經驗裡,她也從未意識過,快樂與升學會有多大衝突?



 而重點是,當時,她還是士曦就讀的那間學校裡的英文老師。
 「我從來都很乖啊。一路念書上來,求職、結婚。縱使我從不強迫學生念書,在教學上也一直以引起學生動機、興趣為目標,但,我始終就是在A段班教書,那教的都是會念書的,不念的,我頂多選擇不理他,算了。」



 而這一次,是自己的兒子。「算了」,怎麼也說不出口。還沒有時間搞懂士曦到底在堅持什麼,同事們的眼光便已形成壓力,她曾經求士曦去上第八節課。士曦去了,發現老師都不上課,而在打人、考試,氣得書包一拿就走。做母親的心裡有許多的疑惑:為什麼?為什麼士曦不能為了日子好過一點而背那麼幾頁書?士曦是不是真的有問題?要改變的應該是他?



 「反抗對我來說,從來不是自然的事,對士曦卻很自然。他認為沒意義的事,我怎麼也說服不了他。記得那次要說服他去上第八節課,我把他叫過來,跟他說,『我是老師,我知道有學生不上第八節,老師會很討厭這種學生』講完後,士曦問我講完了沒,我說講完了,他跟我說了聲掰掰就走了



 「我真的很震撼,我發現我根本無法說服他,而且他很明顯地在抗議。」那刻起,她才意識到,問題來了。什麼問題?除了她無法用任何「習以為常」的理由強迫士曦,她還要面對丈夫、親友、同事的質疑。有人說她溺愛孩子,有人假裝沒看見,她說,那時,她才知道,要做一個挺孩子、面對疑惑的母親,「我是完全孤立的」。



是誰的問題?
 然而,那時,她開始選擇不去壓制。她一方面開始往外求知,大量閱讀心理、哲學、與教育的書籍,去上課。一方面,她無條件地傾聽士曦,為什麼會這樣想?



 當她打開了門,疑惑也開始獲得辯證。一次她認真地問士曦為什麼不背書,士曦拿一本漫畫書給她,說:「你拿去看,看完我考你。」她看完了,覺得索然無味,士曦問的,他一句也答不出來,士曦說:「一樣啊,你怎麼可以叫我去背我完全沒興趣的東西?」



 再不,就是她問士曦為什麼不能配合一點,士曦說,配合很容易,不然來試試看,只要今天做了什麼、沒做什麼,老師就會覺得他變乖了。實驗成功,她果真深刻地感受到一股模式在教育中扭曲地行走著。



 而即便所有人再不認同她與士曦,她也從未放棄理解孩子的機會。「孩子曾經問我:『既然你也覺得我對,為什麼不挺我?』我告訴他,我真的不敢,我真的就是怕沒面子,但至少我願意一直聽你說。」那段時間,士曦在學校再不開心,回來還是願意跟媽媽說。幾多時日,木蘭說,她終於可以放下先前那「是不是我孩子有問題」的恐懼,「我開始清楚,不是我有問題,也不是士曦有問題,是我的孩子不願意屈服在這個體制之下。我知道他如果堅持會很辛苦,但我心裡有了這個底之後,心裡變得很安定。」



孩子影響了母親的教學觀
 國三的時候,士曦經過專業檢測,結果顯示士曦在物理方面擁有資優能力。然而,這樣的結果,對木蘭而言,最有意義的不是家長的「面子」問題,而是,她重新反省了自己的教師定位。



 「我被士曦影響太多了!沒被他影響之前,我只要當一個A段班老師就好,一路都很順利,還認為學生的成績好,是老師的功勞,是因為我會教。但碰到士曦這傢伙可慘了,我從來不都知道,原來有這麼不一樣的學生。我就只會想,那教他的老師怎麼辦?要是他就是不寫,就是考零分,那教他的老師是不是就不『A』了?原來學生考好、考壞,跟老師的關係真的只有那麼一點點,重點是在孩子本身!成績跟孩子本身的學習意願,有百分之八十的關係。從此以後,我對學生的包容度大到不行,不會對上課睡覺的學生生氣,不會輕易說放棄,我會慢慢去了解他、拐他念書,因此救了很多小孩




「如果連我也不聽他說,他內在的扭曲更不容易拉平。」
 士曦沒有考上公立高中,後來在私立高中就讀。在高中的頭兩年,他遇上了一位好導師,不逼他念書,不以分數為導向,士曦說,「他真的是認真在做『教育』,有問題問他,他不會只想教你怎麼寫對答案,而是認真去找資料來教你。」所以,他開始不遲到,不睡覺。木蘭說,這個在國中老師眼裡相當不配合的孩子,「變得好積極。」



 然而,到了高三,又換了一個導師,士曦認為,他並不懂得帶班,時常把班上的作息時間整個打亂,也不懂得幫學生擋下一些不合理的規範。那段時間,他又成了導師眼裡的奇怪學生。而對木蘭來說,有了先前的經驗,她更懂得如何排解孩子的情緒,她說:「從國中到現在,我可以感受到士曦對很多事情、很多人,充滿了恨意,那恨意可能要到好幾年後才消除,我不會因此就叫他不要恨、不要做什麼,但如果當時連我也不聽他說,他內在的扭曲會更不容易拉平。」一旁士曦點點頭說,「沒有媽媽,我想我當時對學校的動作會更大,傷害更多人吧。」



 高中終於畢了業,對台灣教育也更為失望的士曦,沒有去考大學。做軍人的父親非常生氣,士曦因此離家半年,在光華商場打工。在那兒,他接觸到了遊戲軟體,開始覺得動畫好玩,他開始想,要不要繼續念書?為的是什麼?要去哪裡念?



 這時,木蘭告訴士曦,「其實你已經很好了,不念大學只是其他人可能會在意,或者,在你往後交朋友上會有一些障礙,如果你可以面對,那媽媽都可以接受。」



「父母要先搞定自己!」

 後來,士曦選擇去日本念動畫。七年過去了,現在的士曦,在日本有了工作,職場上,他常能破除成規,自己研發不同的做事方法,找到更有效率及創意的方向。他說,許多人害怕他在學生時代不能「適應」學校,將來也就不能適應社會,但,他說:「相反地,我現在沒像以前那麼帶刺,也比那些一路順利念上來的人懂得多,更靈活。」




 至於木蘭,她說,走過這麼一遭,她很開心,她終於搞懂了一件最重要的事,那件事,「就是我自己。」她說,「父母沒有搞懂自己,就不可能會搞懂小孩的成長過程,他會認為小孩長大,找個好職業就好了,但很不幸地,不是每個小孩都這樣。父母其實只要做好兩個工作:一是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然後無條件愛他,不要說第二句話!不要說什麼大環境是怎樣父母要堅定,我們自己搞定自己,外在就搞定了。但教育過程裡這部份常常是零,我們都習於活在社會價值觀裡



 最後,她說,就像太陽照射大地一樣,光線不會將人分類而選擇照耀何處;做父母也是如此,把自己搞懂,孩子如果喜歡衝,就是不要轉彎,「那就不轉吧!」讓他自己去碰,只要,做父母永遠地讓孩子感到,他願意站出來當那面挺他的牆,孩子永遠都還有空間與機會,對學習、與生命,充滿動機與興趣.

 

yao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