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家庭當自己的孩子讀幼稚園後,總顯得特別忙碌,並未因孩子較大而暫喘一口氣,幼稚園下課後,重頭戲才開始,各種不同的才藝班正等著這些孩子,學鋼琴舞蹈畫畫陶藝班等,每個孩子好像必須十八般武藝都會,尤其是多元入學政策實施後更嚴重,主要原因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孩子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要學這麼多,坊間更有一句話流傳,多元等於多錢.
當週遭的朋友都送她們的孩子去學鋼琴,其實我心中有一點動搖,當初大女兒因右手不方便,所以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小女兒音感很好,加上老公喜好音樂,女兒們接觸音樂的種類相當廣泛,見小女兒興趣濃厚,總會讓我興起讓小女兒學鋼琴的念頭.
但經過我們夫妻研究後,仍然決定不讓小女兒學鋼琴會比較快樂,我們考量的問題有下,第一:弄清楚讓孩子學鋼琴的目的,是要讓她走這條路或是純好玩,如果是純好玩,有很多選擇,不一定要選擇學鋼琴,培養欣賞比會彈來的重要,視野也比較寬廣,
如果培養她走這條路,我們家可以完全配合嗎?不是只將孩子送去音樂班買台鋼琴就了事,有形的容易達成,無形的支援才是困難,最後我們自認不是培養一位音樂家的家庭,但可做到提供欣賞美聲的家庭,因此我們選擇後者,讓孩子天天接觸音樂,欣賞不同美麗的聲音,從中獲得快樂.
雖然我沒讓孩子學音樂,但我仍然去觀察和注意這方面的資訊,及請教這些孩子的父母,孩子學琴後的反應和心情等,雖然不能代表全部,但也反映出部分的心聲.我的姪女也因父母的疼愛買了一架鋼琴,就開始學習鋼琴,但隨著上國中,鋼琴蓋被翻開的次數就愈來愈少.有一天覺得鋼琴佔位置要送給女兒,我們也擔心有了鋼琴興沖沖送孩子去學鋼琴,之後又走入相同的命運,因此婉拒了好意.
另外一些認識的家長談及他們家的鋼琴,命運都差不多,但也有一些家長很有心,孩子學琴時間不只接送更是全程陪伴,在家裏更是督促.
如果以升學為主那結果就可想而知.另有一些父母告訴我,當初因太衝動買了鋼琴,其實滿後悔,常常因為已買了鋼琴而不讓孩子放棄,只因鋼琴實在不便宜,我也問了許多學琴的孩子,樂在其中的並不多,但她們卻都認為是為父母學的不是為自己學.
我有一些朋友,因自己喜好音樂並學習樂器,她們孩子因環境關係,自然學習起樂器或是彈琴,氣氛都相當和諧快樂,學習任何才藝不是都應該這樣嗎?如果每個父母都不是要孩子實現自己潛意識的夢想,那一切就會變的很快樂,親子關係也決不會因學習才藝而變得緊張.
因兩個女兒相差五歲,所面臨的教養問題都是從頭來過,但五年前和五年後遇到的問題仍然相同,要不要學才藝要不要學…..都一樣結果也相差不多.
主要的原因是多數的父母沒有深入了解,選擇真正需要,而是鄰居這麼做或是親朋好友皆如此,自己不跟著做,良心上就有點不安或是面子問題……看來想要有正確的觀念教育孩子,就先要教育父母,要讓孩子有快樂的成長經驗,就要先破除父母的虛榮.
有一次去馬來西亞旅遊,一晚與女領隊聊天,得知她學鋼琴十八年,期間當過鋼琴老師,現在轉行在旅行社上班當業務偶而帶團,對於她如此的轉變我很訝異更好奇,我問她你學這麼久的鋼琴,也有一定的成績,為何說放棄就放棄.
在學琴這段過程對於你的人生和現在的生活有什麼幫助,她沉思許久,然後很慎重的告訴我”沒用”我嚇了一跳,她接著說,這條路不是那麼好走,能夠當鋼琴老師已很不錯了.
在這之前放棄的人更不在少數,她要我想像一個情景,她每天在琴室教小朋友彈琴,練習簡單的曲子,一批又一批的新臉孔,她想到十幾年前的她不就是跟這些孩子一樣嗎?
當下她做了一個決定,她要飛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她訴說學琴的歷程及辛酸,同時流著二行淚,我看了好心疼,也能了解她的感受,學習彈鋼琴只是一例,大環境的不理想不是你我可以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觀念與態度,孩子就能更適性發展,讓學習變的更快樂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