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畫又要畫什麼?
沒有當美術系學生之前我從未煩惱要畫什麼又為什麼要畫,畫畫對我來說就很純粹,因為碰到一個對的老師就開始畫然後一直畫。
重當學生之後開始有一些困惑,當代繪畫是什麼?簡單說就是畫看不懂的,對於傳統的寫生似乎比不上自由創作,具像更比不上抽象。世界的潮流都在搞一些我們看不懂的,而且是藝術家說了算,我真的很茫然。
緊接著我必須面對學校第一次的對外班展,哪我要展什麼又要畫什麼,我很困惑,當然也不只是我,許多同學也都在問要展什麼。因此要畫什麼變成很重要的課題。
學院課程真是一個矛盾的地方,一方面讓你開眼界,看世界潮流的藝術家都在做什麼,一方面又從很基礎的教起,面對這樣的課程我真的有點茫然。我盡量不讓自己走入學院的訓練方式但又不能太囂張畫自己想畫的,總覺得應該尊重老師(或許我想太多了)總之這學院基礎的訓練我相當不適應也很不喜歡。
哪我到底要展什麼?
難道我要畫一張自己看不懂別人也看不懂的作品,然後告訴人家這是「抽象畫」嗎?
內心不斷思索翻攪,不管是抽象畫或是具像或是寫實都是要經過不斷的實驗不斷的努力才能成熟。而繪畫更不是靠狡辯來解釋的,雖然繪畫是自由的、是主觀的、是精神性的、是情緒性的,也有各種可能但決不包含狡辯。
看著我畫室好幾百張的油畫,我開始問自己,我的初衷是什麼?
當初不就是因為感動而走入繪畫嗎?而這一路走來我的作品不也一樣讓人感動嗎?記得第一次展覽「色與線的對話」感動兩字是會場所有人共同的感想。除此我的作品也傳達了一份幸福,在2009年的個展上,許多看展的觀眾也都是這樣跟我分享,我的用色讓人有喜悅感作品更讓人有幸福感覺。而這不也是我一直想傳達的嗎?畫畫確實帶給快樂和幸福。
既然我的作品能讓人感動也能讓人幸福,我為什麼要拋棄這些元素而就一種熱門卻是我不熟悉的表達方式呢?
我必須真誠的面對自己內心,展出我原本的風格呈現我原來的面貌,即使被認為已經不合時代潮流又怎樣,因為哪就是我的真心,真正屬於我的創作。當我想清楚這一點後,我整個心情頓時開朗,原來面對自己的內心順著自己的心比什麼都重要。而這份真誠也會因此傳達出來。
我選了七幅最近的創作,後來策展人又要求我們將寒假作業一起展出,於是我總共展出9幅,不過說真的寒假作業哪二張自己覺得還有改進的地方,這樣展出有點匆促,後來想想缺點就讓老師來指導,反正是聯展身份是學生,就輕鬆對待吧!
許多老師都對我作品給了好評,甚至問我是不是油畫畫很久了,更多老師認為我很有自己的特色很難得,同學也喜歡我的用色等,當然令人高興的是有人收藏了作品,這不只是賞識也是實質的鼓勵。
為什麼要畫?又要畫什麼?
對我已經不是問題了,具像也好抽象也吧,順著自己的心走就是最真誠的態度也是最好的創作靈感來源。繪畫更不需要說服別人而是要說服自己。說服了自己繪畫也就不需要太多的解釋了。
複媒第一節課
老師就給了震撼教育
解構白T
就是將白T破壞,質量不變,創作成一件作品
但不能是勞作
這句不能是勞作讓我傷透腦筋
想著想著
頭腦都打節了
總之先破壞再說
連麻薯都來亂
翻山越領之後
終於得到這個想法
取名『起心動念』
夢想的追求,這樣的構圖對我而言是很不容易的
我
無法天馬行空,抽象畫也看不懂,人也很死板
如何創作我看不懂的作品
這作品已經是我極限了
沒想到差點被退貨
老師不是說不能做勞作
哪
為什麼做安全帽做鳳梨做柚子做.....
老師都讚美不已
哪些不就是勞作嗎?
我真的糊塗了,不只我糊塗很多人也不理解
還有人被退貨,要重做才慘
一米X一米三個材質
一定要三個材質,為了這三個材質簡直想破頭
想出了這個主意,將所有政治人物的頭剪起來當材料
我愈剪愈得意
心裡好想問,你們不是都說要帶給我們幸福嗎?
為什麼將台灣搞成這德行
結果老師說
藝術不能太直白
後記:這複媒課程,簡單說就是操作當代藝術,我們的作品只是縮小版而已,而當代藝術就是讓人看不懂,而老師給的提示又很少,而看作品的時候,老師的標準又讓人困惑。